教宗首先谈到大圣若瑟对他的影响,说:“我从不隐瞒我与大圣若瑟有一种共鸣的感觉,相信这是来自我的童年和我所受的教育。
在历史的黑暗中,人性最坏的一面总会浮现出来:暴力,狂妄自大、自我与自私,在我们个人领域中出现,不幸地,也在世界舞台上出现。
在过去几十年来,法国哲学家勒内·吉拉尔(ReneGirard)写了一些有趣的文章,讲述了社会在无法承担责任或不愿意自我反省时,怎样采用这种“代罪羔羊的机制”。
这样做是自我更新、自爱自尊的建设性行动。▪亨利·梭罗(HenryDavidThoreau,美国作家,自然主义者)说,所有的才能最大的莫过于:帮助他人是更能欣赏人生的能力。
教宗说,为了不让恶以阴险的方式呈现,重要的是询问自己那个思想将我们带到何处,是趋向于天主,还是趋向于我们的自我。
只是许多时候我们的祈求是自私的,只停留在自我利益上。只求复仇,不求宽恕;只求给予,不求奉献;只求爱护自己,不求爱护他人。只求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惜他人。
信靠主耶稣,便是叫人得到自由的天空,摆脱罪的捆绑和辖制,活出一个本真的自我。 疑惑之五:接受福音还不是时候? 福音给我们的,不单是永恒的盼望,更是今生的平安和喜乐。
这样,在基督的陪伴下,死亡便成了一种表示完全交付自我的语言。耶稣以他的存在教给了我们“麦粒的规律”:“一粒麦子如果不是落在地里死了,仍旧只是一粒;如果死了,便结出许多籽粒来”(若12:24)。
来自河北邢台清河的刘文红教友在听到大家的分享之后,做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她说:“自己在得到了天主这么多的恩宠后,又为天主做了什么呢?
发表心得和感受等,不是为炫耀自我,而是让大家分享,启发思想。所以绝不可捏造夸大,而要将事实,诚恳地诉说给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