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富于慈悲(弗二4),如同福音比喻里的父亲一样(参阅路十五11-32),不会对祂的任何一个孩子关上心房,反而会等待他们,寻找他们,并在他们因排斥共融而使自己被困在孤立与分裂中时,向他们伸出援手,召唤他们去在喜宴欢乐的宽恕与和好气氛中围绕祂的餐桌
神父走上祭台的那一刻,毅然割舍亲情,肩担福传大业,胸怀天下人灵,追随基督。父母慷慨之伟大,令人赞叹。承行主旨是父母们的唯一执着,儿子尽职尽责,作教友们的好牧人是他们的终生夙愿。
教宗强调,弥撒圣祭的中心是扎根在生活、祈祷中的,也是扎根在进入与天主子民共融,以至于与他们一起哭泣的能力中的。而且,弥撒圣祭既不能造作也不是脱口秀。
虽然如此,藉着具有古老传统的教会与那些新建立的教会彼此间的神性共融,以及天上教会与旅途中教会之间的诸圣相通功,这些传教区的教会正在成长。
两堂口团体读经人员各有三、四十人,每团体皆设立召集人、讲师、催化员、主持人,以确保团体人员共融合作,相互督促,携手同进。
因此﹐整个受造界就是天主一句『宏亮的话』﹐一方面非常切合人性经验﹐另方面也非常脆弱﹐一旦说出口就了结声息﹐但是同时又会产生特别效果﹐因为没有语言就不会有共融。」
圣保禄宗徒在斐理伯书中告诉我们,必须多练习在思想上与耶稣共融(参见斐2,2-5)。这种思想上的共融不仅仅是理智上的事,更是情感、意愿、乃至行动上的一致”。教宗最後指出:“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而是朋友。
2001年经别人介绍,我来到浙江慈溪翔龙公司工作后,主用他奇妙的大爱使我冰冷的心融化了,借着信友的关爱使我对自己有了自信,信仰的态度改变了,也逐渐坚定了。我感觉主耶稣是最爱我的。
这就是所谓的教会的众议精神,它表达出教会的共融。缔造这共融的是谁呢?是圣神!祂总是主角。上主对我们作出什麽要求?顺从圣神。当我们察觉圣神在召叫我们时,不要害怕。」
如此一来,当我们在日常作出的具体见证中增进共融时,圣神便将开启天主所安排且人所想不到的合一道路」。「鲜血的大公运动」强烈支持合一道路,使之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