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徒与跟随者的不同在跟随主耶稣的人群中,基本上有两类人,一类是寻求生命,渴望救恩,希望遇到天主的人,这些人蒙召成为门徒;另一类是装饰生命,追求眼前,以旁观者的身份希望得到好处,这些人随来随走。
耶17:5-8;咏1:1-6;格前15:12,16-20;路6:17,20-26追求福乐是人的自然渴望,然而,许多人却常常牺牲自己的“福气”,企图换取他人所建议的“幸福”,却毫无所获。
印度的德肋撒姆姆在将路边那些被家人和朋友抛弃的人抬回她们的中心照顾时,她看到了这些人脸上“耶稣基督的面容”。
那里的基督徒显然早于伊斯兰宗教,阿尔及利亚人承认他们历史中的这一页,尤其公认圣奥斯定为阿尔及利亚人,伟大的阿尔及利亚人!问:圣奥斯定的形象在促进宗教交谈方面依然所贡献吗?
教宗说:任何人都不能以宗教为借口,去侵犯人的尊严和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每个人的生命权和宗教自由权!教宗明确而坚定地重申:尊重人权,尤其是尊重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也是国家发展社会与经济的前提条件。
人总觉得缺点什麽,直到天主把女人引到他面前,人的孤独感才消失。教宗说:人终於有了能反映出自己的对象,一种相互关系。为能清楚了解这概念,我举出一例。
但我们教会内不乏有些长上滥用职权,不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而是事事处处以个人为中心,如果我们抛开以耶稣为中心,不管是谁都会出现错谬,如果随意发号施令,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影响安定团结,使教会出于混乱和分裂局面
无心就是亡,亡就是死路一条,哀莫大于心死,心在,一切皆有可能,人就活的一颗心:热心,恒心,爱天主的心,爱人之心。
无心就是亡,亡就是死路一条,哀莫大于心死,心在,一切皆有可能,人就活的一颗心:热心,恒心,爱天主的心,爱人之心。
教宗指出,旧约圣经中加因和亚伯尔的记述告诉我们,回应友爱是人类固有的圣召,但是,人也能背叛友爱。 教宗强调,人回应友爱的圣召今天经常受到来自冷漠全球化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