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郑保禄著“从历史观点看弥撒礼仪的演变”———闻道出版社) 圣言与圣体有其内在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同是救恩的通传,同是一个主基督的临在,同是唯一中保的生命食粮。
不过教会重新强调死而复活的基督,也亲临“圣言的宣读”、“教会团体的祈祷”、“圣职的服务”,以及“穷人”身上,虽然最卓越的亲临是在“圣体圣事”内的“实体临在”。
教宗去年6月接见援助东方教会善会(ROACO)时谈及白冷城耶稣圣诞大殿和耶路撒冷圣墓龛的修复工作,指出圣周五募捐活动的价值不仅在於让教会继续临在圣地,也包括维护圣所和朝圣地。
因为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天主伸手扶助和圣人的临在,我们并不孤单。教会由无数且经常没有留下姓名的弟兄姐妹组成,他们先我们而去,却因着圣神的行动参与仍活在现世的人的事件。
本次修会大会紧随修会神恩,讨论见证复活主的临在:从团体走向世界。教宗的讲话便对这个主题作了省思。他表示,见证复活主的临在意味着我们应做传教士,活基督的使徒。
基於这些原因,主日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圣日,藉着上主为了我们且临在於我们当中的感恩圣祭而被圣化。因此,正是弥撒确立了基督徒的主日!基督徒的主日围绕着弥撒运转。
正值司铎们重发司铎圣愿的日子,教宗由衷勉励他们走上街头,因为司铎唯有「怀着善牧的亲近和温柔与民众同行」,才能让耶稣「临在於人类的生活中」,而不把祂禁锢在「理想层面,封闭在印刷字体里,顶多让祂体现於少数几个逐渐成为常规的良好习惯
玛丽安叙述说:“从这个佛教家庭我真正明白了基督临在的价值,他透过我从他们身上得到的爱和款待来彰显了自己”。这名女教友说,开始在初期基督徒传教旅程的启发下,她把自己“完全的交托在天主的手中”。
天主也临在于我们最黑暗的时刻,这正是我们的安慰。相反地,人却不能醒着守护上主。教宗说:在恐慌的时刻,天主要求人不要离弃祂,人却熟睡了。当人经历考验时,天主则在一旁守护。为什么?因为祂是天父。
“透过一种有复活的主和祂的神明显临在的团体生活,你们奥斯定会的会士们蒙召见证教会的那种炙热、活泼、可见及具有感染力的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