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实验室是社会,是人内心的活动,是人的良知,是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由意志,是善与恶,是爱与恨。是人类群体的活动,也是个人的活动。
教宗说,他们这种从举行主日弥撒而表达的渴望,不是遵守规则,而是一种内心的需要。教宗于是问:“那时的基督信徒的这种态度对今天的信徒也重要吗?
要放下挂虑,把心留给天主,内心渴望天主,让天主的声音进入心中,给天主留有空间,看天主要我们做什么?我应做什么?与天主沟通。
这使他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意识到天主要他走另一条路,也就是苦修的路。
首先人需要回心转意,悔改、信从福音——这永恒的宣报,从内心开始,整个人的生命转向天主。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14:6)。
可见,保禄归化后,毫不掩饰自己迫害教会的罪过,这就是发自他内心的悔改和归依之诚表;不管路途艰险,徒步传教不停,并把自己的信仰经验分享与别人。
这些情感的交流,使我们不再崇拜金钱,而且认识到人们互相依赖、互相需要的现实,还意识到我们丰富内心的存在"。 这种爱就是善。
这一经历,使大姐体验到与天主同在内心是多么平安、喜乐,天主绝不抛弃他的每一个儿女。现在大姐每天都念玫瑰经和早晚课。每月首六、首七的弥撒也从不落下。
在思南县的合朋溪镇,一个老年业余秧歌队表演了颇具土家族特色的“东路花灯”舞蹈,表达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对全国天主教神长教友的感激之情。一位名叫杨胜泉的受灾群众举着种子说:“我太高兴了,家里正需要补种呢。
在教堂院子里,她遇到了比她小10岁的教友李淑云,是个传教的积极分子,她激动的给她讲述她的过去,她皈依的历程,她皈依后的内心无比的喜悦之情。可能是她的喜悦感染了她,她彻底的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