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学生讨论和活动,我更多地学到了中国的文化。记者:你最喜欢中国文化的哪一部分?神父:很难讲喜欢哪一部分,而是都喜欢。我去过很多国家,却没有一个地方让我觉得像在中国一样亲切。
1、让主耶稣“活”起来我们基督徒都是主耶稣的学生,一方面,我们要跟着耶稣走,忠实而肯定地把握我们的信仰,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追求,就是要勇敢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追随耶稣,完成他交给我们的未竟事业
临别之际,萧克将军希望他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继续留在中国,“可以办一所学校什么的,只要不强迫学生信仰上帝就可以。”临别,红军还送给他一笔丰厚的路费。
作为佘山修院的老院长,金主教的学生分布在国内不少教区,因此,宁波等其他教区也举行了相应的纪念追思活动。
不到半月就有一百多名吃饭的学生。看生意红火了起来,有同行人劝他们把收费提高一些,但他们却没有,每个孩子每月只收150元,贫困家庭还少收几十元。
初至台湾,丁神父在辅仁大学教授哲学课程,爱热闹爱创新的他,总用一把吉他一首歌开始一堂课,让歌曲、故事和哲学课程结合起来,学生们爱极了这样的课堂。
即使在今天,在这里生活了14年后,我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学生,知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受到了很好的对待,但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一举一动都处在放大镜下。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建立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这些年来,义务献血、帮贫济难,养老助残,资助穷困学生等等,我们基督徒的爱德行为,为教会赢得了荣誉。但愿更多的基督徒以己之爱彰显基督之爱。2011年复活节我在天主教会领洗,成为一个基督徒。
徐:我有一次曾邀请学生写出自己的墓志铭,以作为他们未来奋斗的目标。我当时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爱教爱国的神父,他最大的遗憾是他的心载不下他的情,他有太多收割不完的庄稼。
后来作为徐汇中学教友学生的宗教活动场所,可惜这座秀丽的旧堂已不复存在了。来中国传教的法国巴黎省耶稣会的总院也设在徐家汇。耶稣会士的特长是做学问、办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