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机最后说:“让我们追随她的芳踪,生活在希望里。不要停止为穷人们所做的一切,及为了世人而行的天主之爱的见证。”二十世纪,一个许多人无助地死去的世纪,一个许多事无尽地更新的百年。
在第三个千年的开始,德来小妹妹会总结了以往的经验,信心百倍地步武圣女小德肋撒及会祖雷鸣远神父的芳踪,正大踏步地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当时有一位耶稣会士亚力山大·陆德神父(ALEXANDREDERHODES),原想步方济各·沙勿略的芳踪,前往日本传教。他先抵达澳门,但因日本已经严闭海关,不准传教士入境。
内蒙古庞志刚神父通过这次交流会给我以鞭策,尤其在司铎年,让我们效法维雅内神父,步武他的芳踪,做主得心应手的工具。
让我们步武她的芳踪,与这位年轻的异邦女子和年长的纳敖米一起出发,不要害怕改变我们的习惯,为我们的长者想象一个不同以往的未来。
耶稣言出必行,他做了一个仆人,我们也应步武他的芳踪,把基督之爱借着双手来传递给需要的人们。
步武圣人的芳踪,不能只选择圣人的荣冠,而忽略她们的痛苦,那花冠上所镶嵌的每一颗宝石,其实都是圣人历经苦难的明证。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外国的传教士陆续离开了。
康士坦丁大帝之后,基督徒们做朝圣之旅,尝试步武基督的芳踪,特别是他受难时走的路。过去几个世纪,这条路的途径和供人敬礼的站数,时有改变。目前在耶路撒冷的苦路(ViaDolorosa)建立于16世纪。
我们继续向天主国度的圆满实现迈进,这样地跟随那些由各时代的圣人与先知所组成的希望的子民的芳踪。
一生中曾几次历经主的拯救,从死神手中挣脱,生命历程印下了一串串爱主爱人的芳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