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六七岁时,我家搬到耒阳天主堂大院,租了两间住房。在那里妈妈开始给我们讲解圣教会儿童要理里的故事,教我们念经,也经常随着大人到教堂望弥撒、告解、领圣体。后来,我与哥哥辅祭,哥哥提香炉,我捧蜡烛。
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通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
岁过留痕,深耕有为。 2016年,慈悲和爱德见证是令人难忘的年度记忆,而“信德”成立暨“信德”创刊25周年有幸聚合于这特殊慈悲年内。
在过往的岁月中,无论教区的基础建设,还是人才培养、公益慈善方面的工作都是仰赖各方面、各位恩人支持的结果,所以也希望借此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这座圣堂在1994年建成,现年八十余岁的老会长吴亚体经历了建堂的前前后后。岛民早期皆信大教,吴亚体也同样,他曾在自家屋侧盖有土地庙,朝夕焚香,所烧纸钱之多,数以担计。
尽管婆婆态度严厉,丈夫性情倔强,但他们之间始终没有红过一次脸,婆婆是对是错从不顶撞,婆婆舒心顺意活了90余岁。她从不遛门串户,谈论人是人非,总是不停地忙于家务。父老乡亲说她是百里难挑的好媳妇。
而大卫当时只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小牧童,大卫手里拿着棍子,在河里捡了五块很光滑的石头,放在随身所带的袋子里,拿着投石器,向那巨人走去。
打开教会历史的书卷,我们不难发现,在将近两千年的岁月中,自公元325年召开的尼西亚大公会议到50年前召开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我们教会召开过21次大公会议,都是在教会面对各种挑战、压力甚至分裂的背景下而召开的
我们的先辈殉道者,他们用他们为主作证的行为来体现他们的含泪播种,种子在漫长的岁月后竟神奇地破土发芽、一片丰收景象。殉道者的鲜血让这块土地上对主的信仰蓬勃发展。
“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岁数了?”“92岁了,我耳不聋,眼不花,身体可好了。”“您有几个孩子?”“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媳妇,有孙子、有孙女。”“您常来教堂吗?”“我天天来教堂望弥撒,没有一天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