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日假乐富圣博德堂举行的首场汇报大会上,汤汉枢机分享他在会上的报告内容,称香港教会既透过培育工作帮助教徒克服挑战,也跟来港进修的内地修道人分享婚姻培育配套。
2014年定汉基金推出了奉献生活保障基金项目,对突发性患病的修道人提供及时的帮助,这不失是一个好的契机。
金主教聪颖的智慧和全身心地建设教会的精神是有目共睹的,在他生前我经常去拜望他,从言谈中,他常担心修道人的灵修生活,教友的信仰生活,关心的是怎样与普世教会共融,中国教会怎样得到广扬,他是一位忍辱负重,胸怀中国教会的人
在四旬期一次拜苦路的过程中,有一个声音对我说:贫穷可怜者身上显露我的面容,我突然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喜乐,一种禁不住的热情——我要喜乐地活出福音,做一个喜乐的修道人,在关注山区孩子需要的同时
我突然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喜乐,一种禁不住的热情——我要喜乐地活出福音,做一个喜乐的修道人,在关注山区孩子需要的同时,也要关注孤寡老人的需要,这也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
记得多年前在修院学习的时候,李笃安主教有一次在讲关于修道人的奉献生活,他旁征博引劝我们当舍得奉献,舍得付出。他说在巴勒斯坦境内有两个以海命名的湖泊,一个是北部的加里肋亚海,另一个是南边的死海。
弥撒礼仪既是我们教会最神圣、最崇高、最隆重,也是最珍贵、最能展现教会、传递福音的窗口,我们如何去全力地善用好,是我们每个修道人,司铎们的使命。
他在年轻的真福阿库蒂斯墓前,想到教宗送给自己的「神圣共融」画像:一名年轻的修道人背着老人。塞梅拉罗主教表示:「与青年相会时,教宗提到这幅圣像,邀请青年背负起教会的梦想和希望。
所以,当接触到教会的信仰,又有机会领洗进教,并于时机成熟时做了一个修道人。走过这些年,现在我对圣召的体会就像圣保禄所说的:一切都是天主的恩宠,使我成为了今日的我。
这本书比较全面真实地写出了一位修道人的成长历程,重点是神学院毕业后到晋铎前后,作者十几年的生活体验和心路历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没有死抠信条,套用神学名词,泛泛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