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明朗了,因为通过这一小小的事,天主使我们明白了人性的软弱,更明白了基督徒的价值。
好能借此激励自己不断奋勉,日进于德,竭力战胜人性软弱和漫长修途所难免的枯寂、松懈、疲惫与倦怠;重新点燃敬主爱人的心火;激发向万民传福音的志趣和毅勇;强化做天国酵母和对宗徒事业的热忱与忠贞;尽力发挥光和盐的作用
书中展现了人性的软弱和反复,人世的痛苦与不幸。内容告诉我们,只有信仰,才能改变错误的价值观,才能走向天国。值得高兴的是,我接受了基督带来的福泽,去年复活节之前领洗,开始了一个基督徒的生活。
教宗指出犹达斯宗徒的事迹所展示的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触到人性的软弱和救恩史的颠峰。
不过,玛窦讲述的这种神学系统不应使我们忽视那已经可以预料到的极其严重後果的人性层面:两个人当中,只有一个能存活下来。米凯利尼神父提到斯蒂伦(WilliamStyron)的小说《苏菲的抉择》。
朋友懂得以信德意识、祈祷的忠贞和使徒工作陪伴和支持他们;朋友分享蒙召的惊讶、最终选择的勇气,以及担负使命的喜乐和辛劳;朋友懂得接近司铎,用理解和温柔的目光看待他们的豪放冲劲,以及他们的人性软弱。
福音的温良和善绝不是天真的多情善感,或病态的自我否定,而是意味着一种对慈悲的天主的活泼明晰的信赖,因为天主的软弱要比人类所谓的力量更为强大(格前1:25)。
也给予我很大的力量和支持,我觉得我们在彼此互相支持鼓励着,不论你、我曾经历过什么或患有什么样的病症,我们都是一个完整而又脆弱的人,我们都有一颗最能帮助支持别人的善良心灵,我们也都有那份需要理解、接纳、支持的软弱人性
巴顿神父阐明,「耶稣在约但河受洗时,不只是浸入了河水中,也浸入了我们的人性、我们的软弱、困境和苦难。祂是一位不认识罪的圣者,却浸入我们的罪,并把那造成我们无法活出天主儿女身份的一切,承担在自己的身上。
「世界渴求这美善的生命,但单凭一己之力给不了这生命;世界需要看到生命的见证,却不是从风云人物身上,而是从平凡人身上、从跟我们一样有限度和软弱的人却充满圣神力量的人身上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