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圣诞节来说吧,早早就开始了筹备,接着是到各堂口举行弥撒、行告解圣事、满四规等,平安夜子时弥撒之后,早晨又开始准备晨时弥撒,几乎是整夜不能入眠。白天还要抽时间接见一些望教友和教外朋友,累得不亦乐乎!
自2016年12月11日河北邢台南宫南张庄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后,这个华北平原上的小堂口的重建工作牵动了全国各地神长教友们的心,一些神长教友慷慨解囊,热心捐献。
最初杨神父在遥远的锡林郭勒盟总铎区服务,那里人口居住分散,管辖的堂口及弥撒点很多。每遇四大瞻礼,他都要披星戴月奔赴各地做弥撒送圣体,有时一天要做七八台弥撒。
神父祝圣和点燃复活蜡烛阿肋路亚唱响生命之歌4月16日早晨,宜昌堂口喜气洋洋,人们齐聚教堂庆祝复活主日,彼此以阿肋路亚、主真的复活了、复活节快乐问安、打招呼。
张老师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在工作期间,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义务为陕西备修院和神哲学院以及各地堂口教授音乐,大批神长教友、修士和修女从中受益。十几年如一日,不言苦,不叫累,默默奉献,深受大家好评和喜爱。
他不会滔滔不绝讲空话,而是本本分分做堂口的宗徒。不闻其声,唯见其行。他穿着一双磨平了底的老式胶鞋,看起来很土,但他说:“比起过去要舒服多了。”
1955年7月24日在周至教区普集街从李伯渔主教手中领受铎职,即任茨林村本堂,兼管仪门寺、魏村、程家、叱干、相虎等堂口。
去年圣诞节,在汉中的一个堂口,遇上了一支由山西教友组成的福传小分队,他们的福传精神让人感动与震撼;他们福传热火,让人的心灵感到炙热。教会有这样的福传者也真让人感到由衷欣慰。
引言历史上的深圳小镇只是香港教区的一个小小堂口。20世纪80年代初期,深圳被划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初闯深圳的教友们开始相互联系,在家中聚会祈祷,偶尔邀请家乡神长来做弥撒。
金秋十月,崭新的天主堂顺利峻工了,巴盟教区的各个堂口都来庆贺,渡口堂的重建开创了巴盟教区自建教堂的先河。还记得,爷爷常抽出时间和教友们耕种教堂的地,种些瓜果蔬菜出售,解决教堂的各项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