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我想教宗的讯息是:他的谕令不表示梵蒂冈对圣公会的态度有任何改变。关于这点,圣座所发表的公报非常清楚,公报谈到天主教徒与圣公会信徒之间的新交谈,而教宗愿意这样的交谈继续下去。
就这样我的灵性生命得到了提升,并充满了热火,堂区有活动都会参与……回想起不认识天主以前的我,从来不理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别人做的事稍有不理解,就会用不依不饶的态度去加以反击。
让我们一起以客观、诚实的态度,回顾这段时期的人类历史,来看这世界因耶稣降生而带来的改变。因著耶稣的降世为人,两千年来,人类历史有了极大的改变。
朝拜的对象比朝拜的地方重要;要认识救恩——知道自己是罪人,人无法自己救自己,要靠耶稣来赦免自己的罪(22节);要认识所朝拜的对象,要照天主的启示去认识他;要把握时机,相信耶稣;比起外表的仪式,内心的态度更重要
我想对他发火,可主告诫我,人有探索的自由,凡事不能急;相反,信仰鼓励这种探索的态度,以导向那“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格前2:9)的信仰之境。
教宗指出,当今的状况为加强在公众生活中推行美德、鼓励人们在各种领域追求更高尚的道德价值观、抵制不断增长的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是个绝好的机会。
宗教教育才是一个立体的教育,教师要培育学生有立体的人生观及生命态度,塑造出有情有义的立体学生。林神父又提示老师要爱学生,更要让他们知道老师爱他们。愿老师与学生同行,正如耶稣与世人同在一样。
然而,骄傲是每个基督徒生活中最危险的态度。骄傲的人在天主面前认为自己与天主有同等的重要性,傲慢地以为自己完全可以处理。
我认为两者基本上没有分别,都是本着准确、持平的态度去报道;两者都需要交待适当的背景资料,才能使读者明白,达到交流沟通作用。我观察到国内外的教会媒体,在选用新闻方面,注重普世性和社会性。
西学之东渐,使得百年来的中国文化问题始终离不开西学与国学的相互砥砺,离不开二者在认知方式、社会统序、生存态度、价值体系上的一系列磨合。其中的争论和辩难,往往成为传统或现代、持守或开放的主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