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去世时,联合国秘书长说:他为世人树立了仁爱、奉献和刚毅的光辉典范。德兰姆姆的这种精神不止使教友们敬佩,更使社会上的人士感叹,当做学习的典范。
然而,“透过其诸多圣人和殉道者的圣德和智慧、博学者和思想家的文化、晓得在岩石上雕刻出十字记号作为生命树、信仰战胜世界上一切反对势力的见证”,这个民族却能开花结果。
而很多时候,孩提时代在教育者那儿,只是被视作一个“待超越”的初始阶段,一个尚不够“文明”的低级状态……父母、老师、长辈都眼巴巴焦急地盼着,盼望他们尽早地摆脱这种幼小和单薄,“从生命之树进入文明社会的罐头厂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改革天放的今天,宗教信仰自由的今天,作为新世纪人民教师的我,也和我们的孩子们一同过着圣诞节,恰巧,十二月二十日,我给孩子们讲《给予树》一文,我非常自豪地告诉给自己的学生,圣诞节,圣诞树等一些常识
这些年来,进德公益在您和贵区教友以及海内外教会团体的合作支持下,以“笃行仁爱、践行信仰”为宗旨,以各地神长教友的名义救助了一些灾民,树立了大公教会的新形象!
他们用行动传承着爱与信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据说,本村第一位教友叫申锋,是清朝时期从外地迁到此村的。后来又有传教士到此传教,很快此村几乎全部领洗入教,并建有圣堂一座,即若瑟堂。
黄花港村郭振山:地震那天的后半夜3点左右下了一阵小雨,当时我就醒了。忽然看见天空出现了一道亮光,紧接着房子就开始摇晃起来,房上的瓦噼哩叭啦地往下掉。我知道不好,就赶紧大声喊道:‘地震啦!地震啦!
余姚三七市圣堂外景1989年,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教堂被批准易地重建,新堂于1989年10月3日开堂,地处石步村相四房,划归余姚堂区管理,当时由赵其松神父任本堂,仍奉圣伯多禄为主保。
苦难的童年1932年9月,马立仁出生在凤翔县瓦窑头村的一个世代教友家中。他母亲命运多舛,嫁到瓦窑头前,曾嫁到凤翔太相寺村,丈夫去世后嫁到瓦窑头。7年后,第二位丈夫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