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度奉献生活者为了天国、为了教会舍弃了一切,而甘贫乐道,是真正的蒙福之人。弥撒后,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会。
骄傲使人丧失一切超性功劳,不拘立了多大功劳,修了多大德行,只要一发骄傲,前功尽弃,功德全失落了。骄傲如数字中的零,不拘多大的数字,一乘零,就变成零了。
2、原则与基础的有力契合,即:人之受造乃为恭敬侍奉天主为我等主,其它一切受造之物皆为达到此目的而受造,乃为我有所助益,才富有价值、才可取用,引申出一个灵修深度的自我反省:一切之物皆为人,人为谁而活?
信德告诉我们,天主乃是万有之源,万美之泉,上天下地、飞潜动植、羽毛鳞介、一切受造之物,无一不在他的掌控之中,生活在他的慈爱恩宠之内,因为他是全能全知全美善,至公至义至仁慈,且又无所不在的天主,他的威能弥漫宇宙
说到家庭,刘敷堂感慨万分:“天主太爱我了,我的一切事情都顺利。我虽然存不住钱,但一切都不缺少。儿子找了对象,我不同意在家里结婚,但又没积蓄,正在两难,亲家二话没说拿出8万元给小俩口买了一套单元房。
(路12:49)基督的渴望是如此的迫切又是如此深厚与宽广,“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寻找亡羊,甚至流尽宝血牺牲自己的性命。
悲惨的童年我母亲小时候,家里很穷,她的姐姐还没有读完书就英年早逝,她的哥哥因为考大学迟到误考而忧闷致死,爸爸因此忧伤过度郁郁而终,妈妈哭瞎了眼睛……“天主使一切爱他的人获得益处”(罗8:28)。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基督徒的希望是确定而实在的永恒,并且永恒是其整个人生的参照:成败得失、喜乐忧苦,一切的一切都能够在这永恒的希望中寻获其意义。
“世上一切皆互相联系,若要对他人实践友爱、公义和忠信,我们一方面要真心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维系与大自然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愿祢受赞颂》70号)。禧年也是让我们“回归和悔过”的时期。
亚巴郎是我们的信仰之父,因为他聆听天主的声音,抛弃一切离开了家乡。在乌尔,站在同一片灿烂的天空下,我们的圣祖亚巴郎看着我们、他的后裔,‘你们众人都是兄弟’这句话仿佛再次在心中回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