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主的“知识”能帮助我们“明白天主”,却不一定能使人“和天主有生命的关系”。所以,许多目不识丁的基督徒,比饱学之士更虔诚有福,更了解天主。
在奉献物质财富和知识能力等的同时,我们基督徒更要记得“奉献信仰”,和其他人“分享福音”。分享福音,就是最好的奉献。在奉献福音中,我们将主耶稣带给人,将我们在信仰中的平安喜乐和天福分享给身边的人。
大多数信友以祖传式的传统信仰生活,对于教会信仰知识大多是一知半解,仅凭着哪种宗教都是叫人行善的想法去面对基督徒的信仰。殊不知人之初,性本善是人的天性。
通过学习,黄人开始爱上了圣经,并懂了更多的圣经知识,灵修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青年们在一起学习圣经,学唱圣歌,朝圣,乒乓球比赛、自行车慢赛、象棋比赛,每年夏季还和神父一起到海岛牧灵、旅游。
但对知识的渴望让小俄木耳里忍不住让老师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上学。”而俄木耳里的父亲跟他一样,都是马老师的学生,只不过他的父亲读的是扫盲班;可他的母亲就没那么幸运,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使她不能坐在课堂前。
除了专业训练,也要努力追求宗教知识,来帮助你用负责任的态度,执行你的使命。我特别邀请你们研读教会的社会教导(socialdoctrine),用这些原则来启发、带领你们的行动。
4、知识福传:在个别教区,面向社会开办了外语班和各种技能班。北京教区利用教会人才优势,于上世纪80年代开办了相伯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外语人才,相应地也促进了福传。
他既注重学术传教,争取知识阶层的皈依,如培养本地神职人员,推广教会文化教育事业等;又将传教重点放在劝化普通民众方面,如成立公教进行会等。
就想趁着年轻多学点知识。然而这又不是我自己能说了算的,而且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长上不可能让我们哥俩一起出去学习。那种理想落空、愿望受阻的情绪让我有一种很酸痛的感觉。
非有多方面和完备的培养,传教工作不能够达到圆满的成效,不仅是教友本人神修生活和知识方面的恒常进步需要这种培养,连教友所应当适应的人、事和职务等各种环境也需要这种培养(传教法令28),教会的发展,也不能仅靠有限的神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