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述几个关於慈悲的比喻後,今天我们谈耶稣的第一个奇迹,圣史若望称奇迹为神迹,因为耶稣这样做不是为了引人惊叹,而是为了揭示天父的爱。这第一个神迹正是若望讲述的(若二1-11),它发生在加里肋亚的加纳。
人类历史本是一部移民史。没有哪个地球纬度的人民不了解移民现象。在历史长河中虽然不乏社会紧张局势,但我们依然能找到伟大的团结之举。不幸的是,今天的经济危机促使人们摆出封闭而非接纳的态度。
我们透过耶稣的受难史得知祂所受的苦:被逮捕,像罪犯一样被拖走,被嘲笑、鞭打、头戴茨冠。祂根本就是清白的!圣伯多禄和圣保禄也坐过牢(参阅:宗十二5;斐一12-17)。
我们的得救的确是祂的恩典,但救恩史更是爱的历史,需要我们接受并参与祂的爱,一如我们的圣母玛利亚和她之後的诸圣人那样。四旬期具有这样的动态关系:基督以祂的出谷先我们而行;我们则藉着祂、跟随祂穿越沙漠。
我编的历史辞典《中国基督宗教史辞典》是2013年出版的,可能也是第一次提到文主教还有其他的8位受害者的中文和外文名字。这些在别的中国的著作都没有提到。
这件事既解决了政府部门遇到的难题,也充分证明了这部《列传》在史学上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坚定了先兄翻译《列传》的决心。先兄身为首位国籍耶稣会院长,“九八”事件后,深感后继无人,他有责任负起这项艰巨的任务。
教宗解释道,在《福音》中,尤其在玛窦和路加的记述中,大圣若瑟是救恩史开启时的一个重要人物。
这与福音里若望圣史说的一样:「所记录的这些,是要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是天主子,并使你们信了的人,赖祂的名而获得生命。」
这些城市也不是临摹史纳尔沙漠的巴贝尔塔,来让人们“建设一城一塔,塔顶摩天,好使他们的名得到光荣”的地方(创11:4)。
教宗于是谈到礼仪第二篇读经,马尔谷福音的训诲说:“圣史马尔谷提醒我们:每位真正的基督门徒只能希求一件事,那就是分担基督的苦难,而不要求任何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