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堂仍奉大圣若瑟为主保,新堂长43.6米,宽18米,钟楼高40米,为哥特式建筑。
1867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父在佘山山顶建造了一座六角亭,每边长各十一尺,高十尺,亭顶上一十字架,亭内供有圣母像,1868年3月1日,郎怀仁主教祝圣了佘山小堂和“进教圣母像”,该像是由中国刘必振辅理修士摹仿巴黎
教区特别邀请了汉口教区高雷庆神父带领避静,下午2点30开启了避静—入静。
整个堂面高六丈有余,遍布青石浮雕,建筑雕刻工艺精致,整个圣堂雄伟壮观。1966年,文革期间教堂被拆毁。1985年8月,本堂张若望神父领教徒又重建教堂13间。
钟楼塔顶非圆非尖,两侧大塔顶似半个大椭圆,后面最高的塔顶呈半个橄榄球状,三座高塔之巅高攀着三个长形十字架,特点鲜明。
这位神父告诉《亚洲新闻》说:「过去,教堂被周围的爆炸所破坏,沿海城市也一直冒着热岛效应,导致温度比内陆高5至8℃。许多碎片已经从彩色玻璃窗上掉下来了。」
他成为伯多禄继承人后不久,就在1985年创立圣座医疗牧灵委员会,稍后又成立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基金会,专门为贫穷国家的病患服务。
此外,由奉献生活团体、使徒生活团体和基金会献给圣座的款项从2010年的74万7千5百96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百19万4千2百零17美元。总之,比上一年2010年度增加的幅度为7,54%。
此外,由奉献生活团体、使徒生活团体和基金会献给圣座的款项从2010年的74万7千5百96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百19万4千2百零17美元。总之,比上一年2010年度增加的幅度为7,54%。
他是「你不知道的修道人──耶稣会士在台湾」的第七位会士发表口述历史者,这是由耶稣会所属耕莘文教基金会主持的系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