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耶稣一向以简单的比喻教导人,因为所有人都熟悉牧人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明白,只有由门进入羊栈的才是羊的牧人,那些从别处进去的,从窗户或者其它地方进去的,就是坏人。
教宗说:她们真勇敢,有能力冒险,绝不会受到歧视。两位青年和一位司铎就差异的课题向教宗提问:如何勇敢地应对差异,如何避免团体内的排斥?教宗答说:我们常常害怕差异。为什麽?
’或者,你怎能对你的兄弟说:‘让我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来,而你眼中却有一根大梁呢?’若我们这样做,上主会如何评判我们呢?祂只有一句话:‘假善人哪!
教宗说:「这便是骄傲,自我夸耀。这就是把福传贬低为一种形式,一种虚荣。『我去福传,带了很多人进教。』劝人改教也是一种虚荣,福传绝非劝人改教。
教宗解释说:慈悲首先体现在宽恕上。基督徒应该宽恕!为什麽?因为他得到过宽恕。我们在这广场上的每个人都得到过宽恕。我们中没有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不需要天主的宽恕。既然我们获得了宽恕,我们也该宽恕他人。
有人说她是母老虎,平时作威作福、专横跋扈;有人说那位被老虎咬死的母亲是个医闹;有人说她不作不死,正是她自己平时的作导致了这起悲剧……许多人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看着这位可怜的姐妹在伤痛中挣扎
教宗说,耶稣会的任务是安慰信徒群众,怀着分辨的态度帮助他们,不让人性的敌人夺走我们的喜乐,即福传的喜乐、家庭的喜乐、教会的喜乐、受造界的喜乐。此外,喜乐也是福音讯息的构成因素。
公开接见活动所选读的《依撒意亚先知书》就是在回应上主的这一亲近,喜乐赞美道:那传布喜讯,宣布和平,传报佳音,宣布救恩,给熙雍说‘你的天主为王了!’的脚步,在山上是多麽美丽啊!
卢恰诺神父说:「我们虽然失去了房屋,但我们成了一个大家庭。」教宗从他们感人的见证中提出4个关键词,分别是重建、双手、创伤和关怀。他首先阐明重建的重要性说:「有一个词汇反覆出现,那就是『重建』。
教宗说:耶稣没有回答可否休妻。祂不进入他们判断可否的逻辑,因为他们仅仅以‘可以’或‘不可以’的方式思考信仰,只论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