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基督的拯世救民理念充满了博爱精神,不仅没有人我之别,也力图打破敌我之界。也正因为如此,基督教对行善或作公益慈善事业,不求得到现实的回报,而上帝一定会记得他,并赏赐他的生命。
和平日文告分成两大部分:受奴役的多种形式和战胜奴役现象的共同义务。教宗在文告的第一部分叙述了受奴役的众多面貌,提及奴役工作的受害者,被剥夺自由、受滥用职权之苦的移民,他们受到非人性的拘禁,被雇主敲诈。
此外,他也提醒说,即使在宗教自由受保护的国家,基督信徒也受到限制和歧视。教宗也在三钟经活动前发推文说:让我们在圣诞马槽前,特别为那些因信仰而受迫害的人祈祷。
我受礼泉县仪门寺会长杨生发的委托,带着全会人的渴盼,去四十华里以外的兴平请杨文波老神父为教友送弥撒行圣事。因为当时礼泉县仅有的兰哲益神父尚在铜川煤矿接受“改造”。在那艰难的年月,请神父谈何容易?
中东受迫害基督徒的象征符号(梵蒂冈新闻网)全世界八分之一的基督徒,相当于2.6亿人,为自身的信仰遭受迫害。这是敞开的门(OpenDoors)非政府组织在2020年《全球守望名单》中提出的数据。
如同梅瑟时代的以色列子民那样,今天的移民也“经常逃离受压迫和虐待、不安全和受歧视、缺乏发展前景的境况”。
问6:谁必须受割损?答:亚巴郎家中所有男子,包括亲生的与买来的奴仆,生后八日的婴孩都要受割损。问7:若有人不受割损会怎样?答:那人要从民间铲除,因为他违犯了天主的约。
(路12:15)人子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谷10:45)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赎罪。
为了让我们对圣母的美德、圣德能够具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不妨摘录左汉中有关圣母敬礼论述中的一段:圣母是受造物之中最完美的一个。我们可从圣经、神修书籍,祈祷和默想中认识她的德行,然后加以效法。
并不是什么外力催逼他非得这样屈尊就卑不行,而是他自觉自愿,因着本性的慈爱而同情怜悯我们这些即将陷入水深火热中的罪人,切愿以自己受苦受死来代替、来减轻我们因罪当受之罚,当受之苦;由此我们再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认识到自己罪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