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之后,我们开始了苦路善工,教友们虔诚的跪拜、默想耶稣的受难和死亡,忏悔自己的心灵,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思考信仰的真谛。
那时,我天真烂漫,什么也不懂,第一次办神工,结果笑个不停,最后边神父和蔼地说:孩子,你还小,还没准备好,当你有一天能够真正理解到主耶稣为我们这些罪人所受的万苦万难、直到被残忍地钉死以后,你就不会笑了。
也可为此意向做些微小的克苦、斋戒与牺牲。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荣主益人不断效力,将自己来自天主的智慧、能力、时间、财富、灵魂、肉身、三司五官及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天主。
话没有机会说,苦也没处诉,好像置身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自己默默地、孤独地承受各种痛苦。如果我心里没有耶稣就是一个活活等死的人了。
有牙牙学语的幼童;有著作等身的圣师,有目不识丁的村农;有贵为天子的皇帝,有一贫如洗的乞丐;有屡显灵迹的神父,有谦卑平凡的修女;有南征北战的将军,有常年卧床的病妇;有为主致命的血红,有贞洁精修的洁白,有严厉克苦的深紫
上一次出其不意的造访,他向我苦诉了很多:贫穷的山村、零散的教友、陌生的环境,根本配不上一位新神父的理想。每天十几个教友望弥撒足以打击他年轻的心。
车子在山路上左右摇晃、前后颠簸,说实在的,一路奔波不休,确实感到有些困顿和劳累,但想到能够把基督的仁爱带进更多贫苦人的生命中,心中的苦与累顿然都化作了无尽的自豪与喜悦。
主与我们一同受苦,也承担我们的苦,又在受苦中成全我们,叫我们与他一同得荣耀。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我们见了他的光荣,正如父独生者的光荣,满溢恩宠和真理。(若1:14)
亚巴郎(画外音):孩子,你应记得你活着的时候,已享尽了你的福,而拉匝禄同样也受尽了苦。现在,他在这里受安慰,而你应受苦了。
……为什么耶稣身负十字架走苦路时体虚力乏,刚刚出城便跌倒在地?且三次跌倒?为什么十字架上三个人,耶稣第一个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