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斯德望殉道后,耶路撒冷开始迫害基督信徒,致使许多信友避难到撒玛黎雅、腓尼基、叙利亚、甚至当时的大城安提约基雅。
撒上十七,16—52。十八,5—8。·厄里亚依靠天主赏赐的一顿饭走了四十天四十夜,生命被更新而改变。列上十九,1—18。廿一,17—24。列下一,9—17。
(申八:14-18)再者,这愚笨的富翁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除了肉身还有精神,如印度德肋撒姆姆说的,精神是贫乏的。
在旁刻着“此墓是在1987年夏由海外华侨、港澳教友、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菲律宾天主教友及香港嘉诺撒修女等捐款重修,特注鸣谢。”
同时,在宗教信仰之外,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不同的“十”图式所表征的意义:如红十字协会的标志:“十”它是救死扶伤的象征,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里所蕴含的“博爱”不也正是“依撒意亚”精神的现实反映吗?
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教会取代了天国,历史的机构代替了“许多人在天国中与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共赴的宴席”(玛8:11)。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宗徒大事录,却会发现在教会和天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统一。
在本星期将临期第二主日的福音(谷1:1-8)中,洗者若翰回应着依撒意亚先知的话,呼喊“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径”。但是,若我们的生命时常如同迷宫一样的费解和复杂,我们如何“修直”天主的道路呢?
它帮助我们明确另一个至关重要道理:就是,凭着使徒热情,教会不宣她自己,而是凭借一种恩宠,一种赐予,而圣神恰恰是天主的恩赐,正如耶稣对撒玛利亚妇女所说的(参若4:10)。
9月13日周五,在亚洲和大洋洲访问的最后一天,教宗将在“圣德肋撒”之家探访长者和病患,然后在“公教初级学院”(CatholicJuniorCollege)与青年举行跨宗教会晤。
依撒意亚先知兴高采烈地向期待的默西亚致敬:「祢使这国民繁多,加增了他们的喜乐。」(九3)他劝告那些居住在熙雍的人用歌声前来迎接祂:「你们应欢呼高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