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哲学家索伦·凯尔克高(SorenKierkegaard)提到这种状况说,我的生命好像是另一个人的;古希腊作家和苦修者篷蒂科(EvagrioPontico)指称这种生活为怠惰的魔鬼;隐修者卡夏诺
神父也提醒道,友爱的生命不能成为一种工具,因为它是一项奥迹,正如圣教宗沃伊蒂瓦所说的,是复活主临在我们中间的一种神秘体验,需要藉著修和圣事得以净化,因著我们不断地呼求合一而得到巩固。
教宗指出,“生命是一份恩典”,长寿更是“一份宠幸”:“年岁的富饶”是每个历尽沧桑的“人的富饶”,是人在“生命旅程中形成的珍宝”。
基督以他的圣死摧毁了我们的死亡,又以复活恢复了我们的生命。因此,庆祝基督苦难及复活的逾越节三日庆典,是整个礼仪年的高峰。
他的目的是给出时间,感觉到心灵被触动,以及藉著生命的革新具体地寻找天主的旨意。教宗指出,他愿意在此强调“革新”的概念。教宗说,革新在神操中不只是与先前扭曲的型态处于紧张状态,不是的。
在上主与人、人的命运、生命的价值、今世与永恒等问题上,是他倾心思考的内容。经过几年的研读,张学良终于领悟到:他来世上不是为别的,而是让他成为福音的见证。
圣保禄的这些话总结了他作为代言人所宣讲的福音:由于耶稣基督的来临,任何障碍都不能再次把人类与在天主内的圆满共融相隔绝。爱一次而永远地战胜了一切障碍。
今天礼仪的福音让我们反省伯多禄的为人所熟知的回答,他对耶稣说:“主!唯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若6:68)这真是美妙的回答!
在善牧主日,教宗良十四世解释了选自《若望福音》第十章的主日福音。教宗指出,耶稣启示人们,祂是“真牧人,认识并爱护祂的羊,而且为羊群献出生命”。
后来,我就高兴地回应了主的召唤,正式踏上一个全新的生命之路。这是我做神父的原动力。开始时,我做了副本堂。能力很弱的我,能够尽好堂区司铎的本分完全依靠圣召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