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是以身作则,履行福音的劝谕,无论晚上忙到几点,第二天依旧按时起床祈祷,有时为了给教友解困释疑,熬到深夜才能上床休息。
正像教宗牧函中所说,由于信德,玛利亚成为基督救赎的忠实合作者;由于信德,宗徒们抛弃一切跟随耶稣;由于信德,殉道者以自己的鲜血为天主做了生命见证;由于信德,数不清的男男女女奉献一生,甘心度贫穷贞洁服从的福音劝谕生活
事实上,正如我在「天主是爱」通谕中所写的:「新约真正的新意并不在于新的观念,而是在于基督的形象,他赋予了那些概念血肉:他是一个空前的实在论者。」
发现这些问题,我就觉得应该以“梵二”精神,结合保禄六世和若望·保禄二世教宗有关敬礼圣母的通谕,给教友讲一些关于《圣母论》。
国与国相争,民与民相斗;人们只顾了争夺、掠夺和巧取豪夺,却把仁爱、慈悲几乎都忘到九霄云外了: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第二份通谕《富于仁慈的天主》(DivesinMisericordia)中说:在今日的文化环境中
从1919年教廷发布夫至大通谕,到1963年梵二公约之后,圣乐本土化倾向已经成为在华天主教宣教的重要方式。这一时期天主教音乐仍以延续民国时期的教会音乐为主。
更有甚者,正如我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所说的,「因环境恶化,使生活日趋赤贫,要逃离家园的移民数目大增,着实令人感到悲哀。」[7]大多数人循正常管道迁移。
(参阅若一1-4)五年前,我在《你们要欢喜踊跃》宗座劝谕中对每一位领了洗的人说:“你也应当将整个生命看作一个使命”(《你们要欢喜踊跃》,23)。
其实,教会高层也提倡本地化,1919年,教廷发布《夫至大》通谕,强调培养本地神职人员,认为福传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由外籍传教士管理的教会,而是要建立一个由本地神职领导的本地教会。
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涌现出马坚、纳忠、纳训、张秉铎、定中明、林兴华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伊斯兰学者,如1931年马坚(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纳忠、林仲明、张有成(3人均为明德中学)前往爱资哈尔大学,由云南明德中学训育主任沙儒诚护送前往并留埃及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