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东方国王们的习惯上,称自己是他的子民的牧人,这是他的权利的形象,是一个统治者的形象:为这些国王来说,他们的子民,犹如可以按照他们的好恶来支配的羊群。
教宗说:“天主是如此地伟大,以致能够使自己变得那么微小。天主是如此地强有力,以致能够使自己成为手无寸铁的软弱者,并以没有自卫能力的婴儿的形象来和我们相会,好使我们也能够爱他。
想到乖巧听话、多才多艺且品学兼优的独生女儿将永远离开自己,身为父母真是痛不欲生。阅毕,我感动至深,我不仅是对这美丽的蓓蕾未开则折深感惋惜,更被女孩生前伟大的意愿———把主要的器官捐赠给需要的人所震撼。
儿子听了,这才如梦初醒,深感继父大恩大爱而热泪盈眶,悔恨自己无知无礼无情无义,同时伴着哭泣,终于喊出了一声发自肺腑极富真情的“爹”!
作为父母,都是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孕育爱护和鼓励自己的儿女,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甚至为了儿女的事业,父母愿在孤寂中坚韧地去接受死亡的伤痛!
要让他们明白福音的精神、信仰的真谛,懂得自己从何而来,由何而去,并通过施教者的言行,使其觉得找到了生命的依托和信仰的楷模,他们会深受鼓舞,最终达到坚信不疑,并能活出基督的形象。
原来那时自己还没有长大。“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自己深知,不可因失败而灰心丧志,不能因骄傲而失落了天主的恩宠。
记得当时看完这两段后,自己好害怕。害怕自己是那不赚钱的仆人和不结果的树。天主赏自己有什么恩典、圣宠,要利用它多为天主服务,这样天会赏你更多。要不然天主要连赏你的都夺走。
为此,我想就“服从”这个我们每个天主教徒都熟悉的词语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我的主保圣人小德肋撒是我们学习服从的榜样。她从十五岁进修院,到二十四岁离世,其心路历程都反映在她所写的《一朵小白花》中。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年轻人的目光大都集中于金钱物质上,整天工作赚钱、赚钱工作,忙得不亦乐乎,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老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