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里,默观与行动──其象征代表分别以福音中的人物玛利亚和玛尔大(参路十38-42),二者必须共存而且互补。
在这三天之中,我们将默观天主子耶稣基督爱人爱到底,并为我们开启了生命的新希望,打开了天堂的门,为每一个愿意接受祂邀请的人准备了天堂的位置。
藉着耶稣基督的降生,天国已经来临,但天国的圆满实现则要到时间的最后,一般人称为世界末日,圣经称之为新天新地(默21)。所以,处在的这段时间——从耶稣的来临到新天新地——的教会被称为旅途中的教会。
基督的苦难就是要救赎整个人类,就是要更新并建立一个基督为王的新天新地(默21:1)。在这个拯救的路途上,人类乃至整个宇宙,都会与基督一同受苦,最后也要与他一同受光荣。
他的神学思想充满默观和神秘的色彩,这也是他的大部分著作的特色。他强调:人既然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的,所以有能力认识天主,而且在走完人生这段考验和净炼的旅途之后,必将回到创造他的天主那里。
耶稣在约旦河受洗,这是祂被敷油履行默西亚使命的重大事件,是祂宣讲福音喜讯的开端(参宗10:37-43)。耶稣的受洗与我们受洗的意义截然不同;祂的受洗不是我们受洗的缩影,我们的受洗是彰显祂受洗的圣事。
祝福礼结束时,由北堂圣乐合唱团周婕指挥、周勇正弹琴,身着节日盛装的北堂圣乐合唱团团员高唱《快来至圣默西亚》。歌声、琴声、心声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教友们对天主的赞美之情,将祝福礼推向高潮。
虽然中国人的信仰比较松散,但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好多汉字仔细看来都与圣经故事有某种联系,我们当然相信造字者是在天主的默感下而成的。下面举出数例以为证。
他说,埃森主教座堂同样奉葛达二圣为主保,他劝勉参礼者效法圣葛斯默和圣达弥盎跟随基督,克服人生逆境。「信徒透过成为团体维持与天主的关系,正如各地教会彼此共融团结。」
最后,默观(contemplatio)、自问:天主要求我们作哪些思想上、生活上和心灵上的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