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一景(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5月30日主日在诵念了《三钟经》后,特别念及黎巴嫩和当地百姓。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9月14日光荣十字圣架庆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公开接见活动。他在要理讲授中表示,教会的牧人不应疏远群众,而要效法基督,与穷人打成一片,带给他们天
犹太人这个名字原来是指南国的犹大居民而言(列下25:25);有时亦指犹太区的百姓而言(厄下3:35)尤其是自巴比伦充军之后,这个名字取代了历来所用的“以色列人”的名称。
教宗指出,由于耶稣规劝民众、治愈患者、教导百姓、施行奇迹,吸引众人归向祂,因此司祭长倍感焦躁。尽管司祭长受到子民敬重,但是子民并不亲近他们,「因为子民对司祭长没有信任感」。
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9月5日为纪念德兰修女逝世十周年举行弥撒及其它仪式,更有大批信徒在德兰修女的坟墓前聚集,向这位毕生克己舍身来救济贫苦无依百姓的伟人致敬。
在我们使徒的热忱要理讲授的路上——我们正在反思使徒的热忱——今天,我们将从一个苏丹聖女若瑟芬‧柏姬达的见证中得到启发。不幸地,苏丹连月以来因恐怖的武装冲突而四分五裂,今天人们很少谈论当地的冲突。
由于惧怕百姓,难以下手,便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耶稣的话上得到蛛丝马迹的把柄,好把他交在罗马总督比垃多的手里(路20:19-20)。
答:上主命令梅瑟带着长老,手拿击打尼罗河的棍杖,走到曷勒布的磐石前,并在那里击打磐石,使水从石中流出,供百姓饮用。问4:梅瑟给那地方起了什么名字?为什么?
使人不禁联想起两千年前,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的盛况:耶稣骑在一头小驴上,披着大红的斗篷,人们手持棕榈枝,把衣服和树枝铺在地上,耶稣基督被耶路撒冷人民自发举行了恭迎国王远征凯旋的隆重礼节,全城百姓欢呼他重回京城
当天的读经一选自《约纳先知书》,讲述了约纳先知邀请尼尼微的百姓悔改,以免遭受灭城之灾;尼尼微的百姓因此改过向善,城市免于大灾难。教宗说,这或许可称为「道德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