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总是倾听得不够,或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理而打断他人。很多次,当他人在说话时,我们打断对方,反驳道:‘不!不!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让对方解释完他的观点。
鲁菲尼阐明,我们当代的一大风险在于「排斥他人、顾影自怜、只爱自己,把世界一分为二:即我们和他人」。这种情况「妨碍我们把他人视为弟兄姊妹、天主的儿女」。
同样,「我意识到,如果我成为一名神父,服务他人并无私奉献自己,我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他修读旅游管理之后,意识到了修道圣召,并进入了修院。「像我这样的年龄,别人已经从神学院毕业。」
教宗接着表示,这种对世俗的挂念、这种比他人更重要的切望是世俗的精神,谁若呼吸这种精神,他就是吸入“天主的仇敌”。耶稣在另一段经文中对门徒们说,“不随同我的,就是反对我”。在福音中没有“妥协”。
教宗举了发生在年轻人间的霸凌行径的例子,“当一个人不愿了解自己的身份,反而轻视和攻击他人的身份时,就会产生霸凌行为。当攻击和霸凌事件发生在青年团体、学校和邻里之间时,我们看到了攻击者身份的困乏。
弟兄姐妹们,这点对我们也是重要的:如果我们参加了弥撒出来,刚到教堂门前,就说他人的是非,对所有人失去慈悲之情。千万不能这样做!说人坏话会摧毁心灵和灵魂。
它会为我指出我的内在价值,它也会要我面对一个问题:我是否想要被其他人或他人的意见来定义我的人生,或者我希望上主来决定我的人生。恐惧最终会带我到上主的面前。
第二章:耶稣基督永远年轻教宗强调少年的耶稣因著自己父母的信任,得以自由活动,学习与其他人同行(29)。耶稣不是从远距离或从外部,而是以自己的青春经验启发青年,与他们分享。
撒玛黎雅人:超越界限的爱德然而,一个撒玛黎雅人——在犹太人眼中被视为异教徒、叛教者,甚至比外邦人更受鄙视的人——却“动了怜悯的心”。他所做的,远超我们所能想象。
我们若这样理解和实行,斋戒便帮助我们爱天主和爱近人,正如圣多玛斯所教导的,斋戒的行动帮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视人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