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古思今,看今天的教会,她正如一叶扁舟在汪洋大海中一样,时时处处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故此,我们应该热心诵念玫瑰经,善过玫瑰圣月,为我们的教会和我们自己向圣母献上孺子般的祈祷与赞颂,祈求圣母护佑教会在大风大浪的冲击下屹立不摇
我想这些人可能是忘记了他们的教友身份了,我们应该知道,只要是一名教友,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之中,都要勇于对那些无耻之徒予以反驳,一如主耶稣驳斥那些伪善人一样,如此我们才配得上天主儿女的头衔。
人在痛苦时,他的愿望就是找人倾诉自己的苦衷,做个旁听者吧,不需要说你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点头微笑就足矣。不要怕对方喋喋不休,不要产生厌烦心理,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是你,又会怎样呢?
我们应该愿意做天主的工具,天主也的确希望我们去为他工作———我将派遣谁呢?谁肯为我去呢?(依6:8a)我们是否如依撒意亚先知一样,用整个身心向天主答复呢?“我在这里,请派遣我!”(依6:8b)
主内弟兄姊妹们:我们的信仰是需要表现于生活中的,耶稣说:“你们应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这是基督的命令,如何回应呢?就是对于我们自身角色的肯定,就是完成我们“各自”身份所要求的任务与使命。
溺爱绝不是爱,父母应该“爱护”孩子,但绝不是纵容。父母可以替孩子料理一时,但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溺爱只能剥夺孩子的生命力,使孩子变得自私脆弱,事事只考虑自己,遇到困难,无法从容面对之。
应该让它象果树一样开花结果,在品尝自己劳力所得的甘果时自得其乐,在自得其乐中使我安稳的睡去,在宁静中获得了淡泊。
在晚年的岁月里,为了信仰,为了教会,为了福传事业,我应该做好这份光荣的事业。”韶秀岭老人朴实善良,勤劳克苦,诚实待人,是广大教友的楷模,受到大家的好评,是他把信仰的种子传遍千家万户。
从以色列的这两个海,我们应该受到深刻的教训:我们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要不忘关心他人。请记住,哪怕仅仅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也是一次给予,让我们将目光从自己的需要移开,看看我们能给他人什么样的帮助吧。
女青年说:"我们应该叫你奶奶,你的头发花白了很多。"老伴的这一举动,被孙女看到,她连忙告诉妈妈:“妈妈,奶奶的心真好呀!端两大碗馄饨给他们吃。”“干嘛端给他们吃?”旁边一位无信仰的邻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