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在谈到中国家教与美国家教的不同方式时,举例说:在美国,一位在屋里做饭的母亲,听到在外面玩耍的儿子的哭声,认为肯定是儿子与邻居家的小朋友打起来了,她连忙跑出去,先哄孩子不哭,又对邻居家的小朋友说:“你们天天在一起玩,不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吗?
一个是看得见的心上人———女友;一个是看不见的心上人———基督,你不是让我做痛苦的选择吗?”于是我便和自己的私欲偏情和魔鬼的诱惑进行激烈的斗争。终于我战胜了自己,选择了天主。
只要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彼此关爱,那还有婆媳不和吗?
她走进病房抱起新民对我说:‘刘秀芬,我好喜欢新民,我抱他走,你愿意吗?’‘我愿意!’于是她抱起新民走出了病房。我一下子惊醒了,一看新民就已经没气了。
这样做值得吗?乍一听,他们很执着,但静下来思考,他们是弱者,没有勇气来面对眼前的失败。
正如经上说:“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
“喜欢你的工作吗?”“那份工作实在太无聊了。我交了几个朋友,他们帮我找了一份更好的工作。”“我真为你高兴。既然你过得不错,我有时间就去镇上看看你。”小伙子很吃惊,但他还是说:“我很荣幸,老师。”
有位工人这样说:“在厂子里让人家知道了咱是信天主教的,咱还好意思和人家争奖金、争待遇吗?要是不争,咱又觉得太吃亏啦。”
问:巴拉干枢机主教,您在联合国代表教会就这方面的问题发了言,您可以把发言的内容综合一下吗?答:我想不可能就我的发言作进一步的浓缩综合,因为发言的时间只限三分钟。
在受难的前夕,耶稣祈祷的地方,是一个园子(若18:1),就在那里,他被犹达斯出卖;伯多禄否认老师,也和这个园子牵上关系:“我不是在山园中看见你同他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