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脉络中谈论基督圣心,就是省思上主降生成人、受难、圣死与复活的整个奥迹,这奥迹特别托付给我们,使我们能在世界呈现这奥迹。
他看到了被社会遗弃的麻风病人,并主动去拥抱他们,亲吻他们,因为他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受苦的基督。他能与鸟儿对话,称太阳为兄弟,月亮为姊妹,因为他懂得万物都是天主的创造,都承载着天主的光荣。
圣女非但高兴受苦,而且求天主赏赐她多吃些苦。她常常这样祈祷:耶稣,求您赏赐我心灵受苦,身体受苦,最她心灵身体同时受苦。我已到达了不能受苦的程度,因为一切痛苦为我都是甘饴的。
托朗枢机6月13日上午拜访位于伦敦西北部、全欧洲第一间印度教传统寺庙尼斯登庙时强调:「印度教和基督宗教共享许多珍贵的价值,其中怜悯可说是最重要的一个。」
教宗致辞时指出,基督能鼓励其他人走向共融,他亦关心区内暴力,以至基督徒遭受迫害的问题。当不同宗派的基督徒一同受苦时,他们若能彼此陪伴、以友爱相互帮助,便能实现这苦难的大公运动、流血的大公运动的功效。
1356年4月25日清晨,一位神父在圣本笃修女会圣堂做弥撒,成圣体开始,他对基督真的隐藏在圣体内有片刻的怀疑。当掰开圣体时,鲜血从分开的圣体边缘滴下来。颤抖的手竟使滴出的血落在圣爵旁,染透了九折布。
教会以亚西细的方济各为典范,始终设法关心、守护世界上各个角落因贫困受苦的人。
我们应当尊重个体生命,关爱个体生命,即使这些生命以世俗的眼光看来毫无价值,他们却和我们一样都是天主宝贵的儿女,是被上天创造及祝福的,他们实实在在是受苦中的基督的形象。
隆巴尔迪神父表示:在不容易活出基督信仰见证的环境中,年轻人尤其需要受到鼓励,激发热情,好能展望未来,寻找一条适度发展的途径。11月27日周五,教宗将前往乌干达。
读老牧人的故事,发觉到,他是在和受苦的基督一起,在人类的长河中,书写着新疆地方教会的历史。他去世了,但他的故事还会不断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