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罗马:教宗本笃十六世在第46届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提出以真福为本的经济新模式
2012-12-15

教宗提出的新模式是以友爱、分享、无偿给予和奉献的逻辑为基础的发展的新模式,换句话说,需要将他人的需求当作自己的需要,让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是要超越个人利益。

教宗:闲置的修院属于基督的身体——难民
2013-09-12

兄弟情谊让我们发现差异是一种财富,是众人的一项恩典!圣父在阿斯塔里中心的救济食堂结束访问后,又前往罗马耶稣堂。

不阅读的中国人
2014-02-08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

圣神如何变化我们
2006-06-02

世俗的聪明智慧与天国无济于事;世俗的权势财富为进入天国只是阻碍;世俗的知识才华与侍奉主毫无关系。

施比受更有福
2003-03-11

……世俗的精神,影响我们为他人自我奉献的内在倾向,并驱迫我们一味满足自己个人的利益,使积聚更多财富的欲望,受到怂恿。

感念领洗大恩欢庆“主受洗节”
2004-02-04

我们既然藉着洗礼成为“天国的承继者”,我们是否还贪恋现世的财富、享受和虚荣,而忽视了荣主救灵的大事呢?

心灵的镜子
2004-03-18

当然我们还可以由此引申出许多镜子,在心识上,财富是一面镜子,他照出了人心的贪婪与博大,权利也是一面镜子,他照出了人性的自私与无私,灾难也是一面镜子,他照出了坚强与懦弱。心灵这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有。

信仰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004-04-08

如果我们拥有这样的皈依心态,我们就会觉悟,也许信仰确实不能给我们带来财富、权利、地位、子孙、荣誉,但信仰确实满足了人与生俱有的本性,通过对创造主的认识和崇敬,不仅能给人带来来世的幸福,而且也解决了人的精神需求

祈祷灵不灵
2004-07-02

这些天上的财富“没有虫蛀,没有锈蚀和贼偷”;(玛6:20)但须靠我们“含泪播种,才必含笑收割”。如此,耶稣许诺我们:“凡祈求的,就得到;凡寻的,就找到;凡敲门的,就给他开”。

2006年十月份生活圣言
2006-09-18

(谷10:45)他呼吁我们慷慨解囊,去消减我们积聚财富的自私本性。他把我们的视线,由倾向忧虑自己的生活所需,转移到关注近人的需要。他推动施予的文化,去取代拥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