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蒂玛圣母祷词(一遍)痛苦三端耶稣受茨冠之苦辱天主经(一遍)圣母经(十遍)圣三光荣颂(一遍)荆棘利刺之冠,戴于主圣首;棘刺深入于脑,鲜血满面流。(众)圣玛利亚,为我等祈求!
如果说人际间与民族间的和平-也就是和睦共存,织造正义与关怀的关系的能力-代表着无止息的承诺,那么和平更是天主的恩赐。
我记得一则令人感动的奉献故事:多年前,美国华侨陈敬浩先生回大陆经商,朋友带他到成都山区游山,他们听到山谷间有孩童的朗朗读书声,便循着声音找,但没有找到学校,却找到一间柴房,好多树枝和树干堆在一起,读书声就是透过柴堆传出来的
随着时光流逝,如今的教堂外观已显陈旧,但历史的沧桑感恰镶嵌于一砖一瓦一木间,其历经百年未改质朴的颜色,肃穆而庄严。建筑是历史的年鉴,110年后,这座百年建筑仍在诉说着它的故事。
每当我们弟兄姊妹及儿孙们节假日聚集在老母亲身边之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凝视那张早年间的全家福:父亲居中而坐,慈祥而端庄,恍惚间犹如他老人家又回到了我们身边,逝去岁月一幕幕钻进我的记忆,勾起我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告解圣事既是赦罪的圣事,也是治愈和好的圣事,恢复我们与天主间那种亲密关系,使忧伤的心灵得到抚慰,重塑我们做人的信心和希望。因此,告解是无限美善的天主,在我们跌倒后,赐予的最有保证可靠的退路。
时任意籍本堂温俭让神父,于1948年6月间也离开了西柳林。那时,堂区无牧,群羊涣散。1948年9月初,由汾阳教区李友棠神父志愿以本村代替本堂牧灵,直到杨乐山接任本堂后,他才离去,回到东里解老家。
(《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士列传》费赖之著,梅乘骐,梅乘骏译,上海教区光启社) 王丰肃虽遭到万般毒打侮辱,但并无丝毫畏惧,反一心感谢天主。
当他反射式地用脚将身体顶上来一点时,全身的重量就加在两只脚压在那根钉子上﹔又是火烧撕裂般的剧痛从中足骨(metatarsalbones)间的神经发出来。 在这样痛苦的挣扎中发生了另一个现象。
澳门大三巴堂汽车在城间穿梭,不一会儿就抵达了圣若瑟修院,它是专门培养修士的大修院,人们习惯叫它三巴仔。若瑟神父年近八旬,精神矍铄,慈善满面,谈吐诙谐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