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每一个人,爱自己的门徒,爱跟随他的人,爱接受他教导的人;他也爱反对他,背叛他,羞辱他,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他说:“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3)。
天主是爱,他爱每一个人,爱自己的门徒,爱跟随他的人,爱接受他教导的人;他也爱反对他,背叛他,羞辱他,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他说: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
念经前,他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讲解耶稣的讯息:天主的爱实现於具体地爱近人。耶稣做了超过祂所说的:祂为自己的朋友舍命。教宗说:耶稣的朋友不明白耶稣,在关键时刻,他们抛弃、出卖和否认了祂。
只在美丽可爱、顺利平安,或幸福美满时,我们才去爱。在丑陋可恶、逆境波折,或痛苦不幸时,我们就取回了爱、不敢爱,或不去爱。那么,这样的爱是很幼稚的、肤浅的。
天主是爱(若一4:16),所有的生命都是天主的恩赐,且沐浴在天主的圣爱之中。这也正是我们对天主知恩报爱的理由所在,然而福传是我们回报天主的最好方式。但是,在福传之前我们应有以下装备。
我们深知主耶稣留给我们的最大诫命是爱的诫命:全心、全灵、全意爱天主,以及爱人如己(参阅:玛廿二37-39),即我们蒙召爱主爱人、施行爱德。
神父在讲道中说:天国就是一个爱的国度。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天主的国。在这个天主爱的国度里,有人在天国的边缘,有人在天国的中心,可能还有些人在天国的外面。
不仅圣经启示我们,爱是人的本性特点,我们的先贤也有很好的论述。孟子就讲的很到位。他说,恻隐之心(爱)人皆有之,又说,无恻隐之心者,非人也。所以作为天主的肖像,人必须像天主一样的爱:通过施与爱来获得爱。
由此出发,又产生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也就是与特殊利益集团的对立情绪,进一步产生仇官、仇富情绪。
元代仇远的《稗史》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的陈文隆,当时正在太学读书,一天有位天使进入他的梦中,告诉他说:“你这一辈子将会老死在你就读的太学里。”陈文隆以为这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将终生被困在太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