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纪念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400周年
2007-11-14

(以上摘自10月15日《新民晚报》)  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的发言中说:中华文化有归纳法,但没有推演法。

教宗会晤印尼教会成员:在日益分裂的世界培养尊重和友爱
2024-09-05

友爱教宗引用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瓦娃·辛波丝卡(WisławaSzymborska)的诗句:成为兄弟意味着相爱、彼此承认是“两个酷似却不同的人”。

特里萨修女的故事
2003-05-18

她获得过多个国际性奖项,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这位身材矮小、广受爱戴的修女,平静地离开了人间。贫民区学校1948年,38岁的特里萨修女离开爱尔兰的罗瑞托修道院,来到印度加尔各答。

中国天主教会积极融入社会的平台及途径
2015-11-18

教会的「神」1984年,南非圣公会大主教杜图(DesmondTutu)在领受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基督徒的信仰是一个「重物」(materialistic)的信仰。

普朗克的宗教信仰
2004-07-19

他提出了关于力的辐射的新理论,因了这些发现191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普朗克出身于一个牧师、学者和法学博士的家族,这种家庭背景构成了他那种坚定、自由和联合统一的宗教基础。

河北:仁爱福传德兰善会会员领取会衣礼隆重举行
2017-09-16

之后又借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思想说:我字去掉一撇就找字,我们在生命中应当不断地寻找,像主耶稣一样,寻找那些瞎眼的、瘸腿的、患病的及所有需要照顾的社会边缘人士,去及时地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

假如没有耶稣(一)
2010-03-09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照顾穷人,四十年如一日。目前全世界五个最著名的慈善机构,都是基督教创办的。

“方济各的经济”线上会议将于11月举行
2020-10-29

一些国际知名人士将在会上发表演讲,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和专家,以及众多具有经验的企业家。

神父背后的母亲
2017-02-22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服务弱小上,亲自去大街上把患病的人找回来,不怕脏,把爱给予那些人,最后不仅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连各国总统都对她敬佩不已,这才是我们信仰的榜样。

韩国:近日一位总统母亲的宗教葬礼
2019-11-03

弥撒纱是韩国女教友及大陆朝鲜族女教友进堂参与弥撒时披戴的一种头巾)  金大中在其任内(1998—2003)重视与亚洲各国的关系,改善了与中国及日本的关系,并对朝鲜采取了“阳光政策”,促成了南北双边会谈,因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