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约的预像中,救赎从未停留在“当下的拯救”,而是指向永恒的归回。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必须经过旷野的旅程才能进入应许之地;同样,耶稣的复活并非终点,而是“进入父的荣耀”(若17:24)的必经之路。
大家坐在一起,并非只是为了吃喝,而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或是数年间,没有机会加深感情和联系。这种面对面吃喝欢宴的机会,是任何现代通讯方式替代不了的。坐在一起吃喝并非是浪费时间,而是临在和陪伴的一种体现。
还有一些排除基督,自许为「带来光明者」,他们并没有创造任何地上的乐园,而是「建立了专制与独裁体系,连最小的一点人文火花也被窒息。」还有隐身打击人的恶:「懒惰,愿意善及行善的怠慢」。
教宗在2012年12月2日向圣座部会首长讲话时表示:「不是我们能够拥有真理﹐而是要让真理拥有我们。基督就是真理﹐并且牵引着我们﹐在我们热切寻找知识的道路上﹐我们知道祂的手坚定地带领着我们。
朋谔斐尔(Bonhoeffer)有句话对我助益良多,他说:天主并非救人免於苦难,而是在苦难中予以拯救;祂并不叫人免於痛苦,而是在痛苦中予以保护;祂并非救人免於十字架,而是在十字架上予以拯救。
教会与主耶稣的门徒们也要如此谦虚,不该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而是将焦点放在食物、家庭,人所处的广阔之地,以及人的饥饿。人们有时是如此的饥饿,以致他们想到天主就想到食物。」
信仰不是领洗这一件圣事就算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领洗以后不断加深对信仰的热诚,强化自己与基督的关系,从而越来越肖似基督,最终与他结合为一。
耶稣的死不是祂的真理的保障,不是祂的真理的最佳证明,而是祂的爱的最佳证明;这是真的,因为再没有比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更大的爱情了。
但我们要记住,真正的祈祷,不是偶尔的索求,而是自己生命的改变。不是遇到问题才祈祷,而是用祈祷的生命面对问题。在祈祷中生活,在生活中祈祷。
确实,福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现在的福传不是难与不难的问题,而是传与不传的问题。圣保禄宗徒在致格林多人前书中说过“原来基督派遣我,不是为施洗,而是为宣传福音,且不用巧妙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