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老师以回家团聚为主题,将弥撒礼仪用讲故事的形式为大家做了生动、详尽的讲解,既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又使大家深刻意识到回家团聚的重要性、神圣性。潘老师强调:弥撒是用有形的标记领受无形的圣宠。
住在附近村的经常回家看望老母亲,陪她聊天,帮着拆洗被褥。在城市的,逢年过节都要回家看看。平日也常托人给母亲捎些衣物、药品、营养品等等。
我就跟哥哥说:让我出院吧,我很感谢你们为我的付出,但是几个月来医院过得真不是人的生活,我真得好怕,让我回家好好过几天人的生活吧。
人生是一条路,每个人都是过客,早晚要回家。出门是为谋生,获取利益,为了家庭更好,这需要各方面的付出。人来到世界一趟,也是为了回家,回到天父之家。天父之家需要什么呢?
三天后大夫让回家休养,那时候咱们家人多,家里田里干不完的活儿,想起来真是奇迹,活下来真是命大,感谢天主。母亲的眼圈又红了。
打电话回家,接的是父亲,问他母亲(养母)人呢?他说,被生母叫到渭河南去住几天。夏忙后,生母不是过渭河来了吗?怎么现在母亲(养母)又过去了?自从几年前养母因胃穿孔做了手术,两个母亲来往得更频繁了。
对一个用一生去实践自己信仰诺言的老修女来说,离去只是结束在世旅程,踏上回家的征途而已,她要去的,不是一个令人迷茫的恐惧之所,而是她所向往的天上的家,那是她最后安息的地方。我一直颇为遗憾,对她了解甚少。
倘若我知道回家的路而我跌跌撞撞地行走于其上,那条路是不是就因为我左摇右摆而变得没那么正确呢?
这也令教宗想起《路加福音》中荡子回头的比喻,那名翘首盼望儿子回家的父亲「远远就看见他的儿子」(参阅:路十五)。教宗鼓励众人说:「回到天父身边吧!祂在等待著你。天父温柔地对我们说话,尤其是在四旬期内。」
某天,雅各伯「听见呼唤他回家的声音」,他便踏上旅途,回去他兄长仍生活的「故乡」。在最后一段的路途中,雅各伯迟疑地思索回家后等著他的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