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平日紧张的牧灵与传教的同时,勤于笔耕,去年11月,他应邀参加了“信德”举办的“第四届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
例如,上海复旦大学的朱晓红老师是一位研究天主教的学者,当她看到意大利罗马天主教圣心大学教学医院在3月16日发出的求助信后觉得要做点什么,于是在朋友中发起了“徐光启之友”的捐助活动。
饶家驹,时人称难民之父,中国之友,以他的独创、坚韧、才华、责任心,创立的战时平民救护的上海模式——饶家驹区,成为光辉典范;这个上海模式推广到南京、汉口、广州、法国、德国,并推动日内瓦第四公约的订立
能够参加这第四期“信德之友”分享交流,我真的感到非常高兴,下面就说说我和“信德”的一些故事。
王精强坚守信望爱我是“信德”的首批通讯员,参加过三次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我对“信德”上某些脍炙人口的美文佳篇爱不释手,几乎迷恋到守“信德”餐、伴“信德”眠的地步。
后来,编辑们几次邀请我参加“信德之友”活动,从此便与信德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头发斑白渐渐写到了霜雪满头。如今我已七十有六,但为文字福传我宁可病蛙徐步,也不辍耕福田,颇有夕阳恋山的感觉。
他的著作《天主之友》变成我每天的好帮手。我发现圣施礼华的思想、每天的生活和他与天主交谈时的情怀,与我非常近似。这真是上主美妙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