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于是想到许许多多的家庭处于不安稳的境况中,这个现象令人忧虑,教宗说,全教区都应该关注生活在贫穷与窘困中的人。教宗因此祈求无限慈爱的天主以他将独生子赐予人类的大爱来燃烧所有人的心。
最后,教宗还特别提到那些贫穷、患病和受苦的榜样,“他们在自己的软弱中找到了来自神圣导师的支持”。(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他们不断寻找帮助社会弱小者的具体途径,当国家和民族遭受灾难和痛苦时尽快有效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平信徒增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信仰的认同催迫着他们去深入了解自己的信仰。
只要是农闲,他便不知疲倦地在下面传教,办要理班,教教友们唱圣歌,看望、帮助、甚至亲自照顾那些贫穷和年老的教友。他从不浪费一分钱,但也从不吝惜任何的财物,他自己出钱送教友或外教朋友圣书、教会影碟等。
值此时代,于圣神的引导下,我们教会益发强调福音之最基本内涵,以挑战结构性贫穷、循环式暴力的不公不义。身为天主教会的仆人,我们将此种正义、和平的关怀视为吾人的使徒工作。
宗徒们体验到上主的友情,看到祂医治病人、与罪人同食共饮、饱饫饥饿者、亲近被排斥者、触摸不洁之人、与贫穷者为伍、邀请人以真福八端的福音精神生活,以一种全新和充满权威的方式教导,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圣人们也教导我们,尽管他们自己怎样贫穷,也时常希望把最好的留给礼仪敬拜。让我们再听本笃十六世所说的:我们在世上的礼仪,全都是为了庆祝历史上这唯一的行动,然而永远无法完全表达它无穷丰厚的意义。
从我们人的经验和社会潮流来说,主耶稣讲的这些人生经历,几乎没有一个是“有福的”:贫穷、饥饿、哭泣、被人恼恨弃绝辱骂诅咒……的确,从人而言,所有的这些经历都是倒霉的,有祸的。
年过半百的会长身体不好,瘦瘦弱弱,说实在话,之前在修院基本都没干过农活,但一年以后,就成了行家里手,耕种锄收样样不在话下,即使挖沟掏厕这样男人干的活儿也一点不含糊。
人虽然成了天主的子女,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因着世俗的缠绕,私欲的束缚,撒旦的攻击,人仍不时的在跌倒,因而灵性生命渐渐的在消弱以致被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