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两岸的日课经本和弥撒经书上均还是这样介绍:“聖曼德是德蓮(瑪大肋納)與拉匝祿的姐姐……”(参见下面的《每日颂祷》《感恩祭典》繁体版本截图)。
在教会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旧约中的150篇圣咏做了安排,以便人们可以在一个星期中阅读或咏唱它们,还伴随着一些短祷、圣歌和其他的读经。这一长串的祈祷被称作每日颂祷或时辰颂祷经。
然而,当生命开始倒计时,你踏上了新的赛道:惋惜未竟之事,快慰回归天家,愤怒于化疗的折磨,又为远道而来的探望者、代祷者感动。你爱生命之所是,信生命之所能,望生命之喜悦,同样为身边人代祷。
她说:「需要紧急手术或有产科并发症的病人,现在没有地方可去就医。」在当地服务已卅四年的修女表示,她将提早结束假期,于八月底返回蒙罗维亚。
有的病人心中充满感恩,有的给医生倒水,有的催促神父让医生先吃饭,还有的买来了消暑的冰淇淋,医生们虽然顾不上吃,但心里却充满了服务弱小、光荣天主的幸福和喜乐。
楚门林洁甫神父的姑母久病不愈,到椒江圣母山求恩,不久康复,特制“病人之痊”匾悬挂圣母亭,广传洪恩。后胡若山主教又建圣心亭、若瑟亭,从山脚往山顶盘建苦路像。从此,每逢五月、十月,各地朝圣者络绎不绝。
到医院看护病人,到敬老院及无依无靠的老人家、病人家帮助护理,给予关怀,为他们做家务。这些胜似亲人的举动已坚持了11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他们由小做到大,由一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人。
教宗接着说,福音中记载有些人获得了恩宠就走了:在耶稣治好十个癞病人的事迹中,只有一个人回来感谢祂。但是耶里哥的瞎子在痊愈中找到了主,并光荣天主。我们需要以信德的勇气祈祷。
李修女绘声绘色地讲着,学生们认真地听着,并不时地提出疑问,其中一个学生很关切的问:“我们怎么帮助那些感染者或病人啊?”
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