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台北讯】台湾基督教、佛教和天主教等十多个宗教社团千余人十月十四日向总统府高呼「堕胎是杀人」、「人权始于受胎」、「我佛流泪」等口号,并为无辜丧生的胎儿祈祷。
此次联展共有海峡两岸近30家宗教出版机构、宗教组织参展,汇集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5000余册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王作安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今年合一祈祷周有数个高峰时刻:23日,圣座促进基督信徒合一委员会主席科赫枢机在罗马城外圣保禄大殿主持一个大公性聚会,并举行植树和祝圣树礼仪,作为与德国威滕伯格的路德花园计划结盟的象征;24日星期一,教宗本笃十六世接见德国基督教福音派和信义宗联合教会的代表团
正在新西兰访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卡教授2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期间,的确在闹市街头看到有僧侣形象的人行乞和募捐。
嗯,我妈妈信基督教,我还不是。男孩子回答我,一脸的麻木。男孩子是找基督教堂,结果找到天主教堂来了。真好,那我们都是兄弟姐妹了,请问你是附近的居民吗?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我努力和男孩子寻找可交谈的话题。
事实上,故事中的男主角PI虽然生在印度,生来就是一个印度教徒,之后却又接触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通过不同的宗教侧面去理解上主的存在,并在三者之中寻找到了力量。
在罗马尼亚的基督教会有一本名叫《殉道者之声》的杂志,其中有一篇题为《蓝宝石》的文章记述了这样的一件事。
例如曾有一位科学家预言:某年某月某日将有一枚小行星撞击地球,届时世界将会毁灭,这位科学家于“世界末日”前夕自杀了。但是,小行星最终没有撞击地球,“世界末日”也没有如期而至。科学家的预言失败了。
这是「世界许多地方正在发生的社会进程,蕴藏着一个严重的人类危机」,总是把他人分类为「近人」和「非近人」,区分哪些人可以做我的邻居,哪些人不行。相反地,耶稣教导我们另一条道路。
11月7日和8日的会议着重聚焦于如何界定印度尼西亚教会在赋予世界尊严中的重要和突出之存在,包括天主教社区以外人物的贡献(见题图照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