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连串课题如下:信徒身份受挑战:过去二十五年,宗教地域出现了重大的转移。从前有九成或以上公教徒人口的国家或地区,目前(教徒人口)减至六成。
这是免受被罪奴役的自由,让我们恢复蒙召时的身份——天主子民。以上这一点特别有意思,因为现今世界无疑是沉浸在仇恨、暴力和破坏当中。众多心灵都变得躁动不定、迷茫,甚至想报复。我们需要平安和希望。
面对她圣子的默西亚身份和她作为母亲的使命的赞誉,玛利亚没有谈论自己,而是在讲述天主,并满怀信德、希望和喜乐地献上赞颂,即那首每天在教会晚祷中回荡的颂歌——“谢主曲”。
有无让自己的贪欲践踏了我们的尊严——天父儿女的身份?在这四旬期里,就让我们借着克苦、祈祷和斋戒,在圣言的引导下更新自己,做到“慈悲如同天父”。
然而,如果基督徒本身由于自身的限制,使福音的表达变成一种威胁,或者纵然基督徒本身没有任何威胁意图,只是由于其外来者的身份而被怀疑其图谋,那么福音的传播便会出现阻碍。
同样,为能够理解教宗辞职的理由,也得去发现他的灵修走向,尤其是他看待教宗职务和身份的灵性眼光。教宗职务因其灵性的本质,不仅要靠言语和行为来完成,也要靠受苦和祈祷来完成。
同样,为能够理解教宗辞职的理由,也得去发现他的灵修走向,尤其是他看待教宗职务和身份的灵性眼光。教宗职务因其灵性的本质,不仅要靠言语和行为来完成,也要靠受苦和祈祷来完成。
就是在这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神父因着特殊的身份,上至政府官员和富豪绅士,下至劳苦的农民,因着广泛地接触、交往,都成了他的朋友。因着他爱国、爱教、爱民的事实,其济贫扶弱广为斋堂乡教内外人士所传颂。
虽然在国内演讲,主持人和他自己从不提其司铎的身份,不涉及宗教信仰,但他从人生信仰、伦理道德、科学文化等角度分享了包括基督信仰在内的普世价值观,为福音做了美好见证。
教会中的神职人员常被称为“基督第二”,修女们则称为“基督净配”,这是教会对这两种身份的传统描述。当神父们晋升铎品的那一刻,就注定终生追随基督;当修女们誓发永愿的那一时,就成了天主最为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