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今天的我们和当年的民众及宗徒们一样,充满期待地寻找并追随了这位叫耶稣的救世主、默西亚后,他却告诉我们说:谁若愿意跟随我,就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玛16:24)。
在美国,关于孝顺老人们常说:我们有我们的生活,孩子们有他们的生活,各自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如果住在一起,让谁去迁就谁呢?我们不愿意孩子为了我们委屈自己,同样,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了孩子改变自己一生的习惯。
这位宗徒之长回答耶稣你们说我是谁?的问话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对这个答复耶稣说: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
你该求天主开启智慧,让你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为谁而做。赛跑的人,累,但不辛苦。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走向何方。心中有了目标,辛苦就可以成为幸福。
双亲说:“你们当中谁愿意去修道我们都支持。”姊妹中其他四人都不同意,摇摇头表示反对。当时我看到双亲有些伤心,从我身上产生一股力量,使我扑向父亲的怀抱说:“我要去修道。”
这种人怎么会不感到内平安喜乐呢?当人们面对世界两大难题———痛苦与死亡时,常会谈虎色变,避之唯恐不及。在无法避免或延缓时,也只有心不甘、情不愿地去被迫接受。
修女问:「你是谁?」她答:「我是死在山中的马丽。」修女说:「你得救了。」她说:「我临死时,大家都厌弃了我,我只好要求圣母:『主母,你看我被一切人摈弃了!只有你是我唯一的希望,只有你能帮助我。』
耶稣当时询问门徒们:「你们说我是谁呢?」伯多禄立即回答说:「祢是默西亚」(谷八29)。教宗指出,耶稣的这个提问始终具有现实意义。
圣母愿意提升这些人、这一阶层的人,因为圣母给了法蒂玛牧童一个逆流而上的讯息。当时正处於战乱时期,充满了仇恨、报复、冲突,以及本笃十五世所说的无用的悲剧。
人只有活在智慧中才能领悟信仰,领悟人生。用一个小故事加以润色:这则外国幽默小故事名叫《偷自行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