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促进修和与团结是一项高贵义务,所有关心国家和人类大家庭利益的人都有责任。教宗希望宗教对话与大公合作将能显示出,为与自己的兄弟姐妹和谐相处,没有人该忘记自己的种族或宗教认同。
教宗方济各与宗座生命科学院的与会者省思了当代社会的现状:实利逻辑占据上风,压倒关怀和无偿的逻辑,甚至家庭内部也发生这种现象。教宗强调,人类始终是珍贵的,即使年迈和患病。
教宗提到其中一些很简短的经书,如关于家庭和婚姻的《多俾亚传》,关于祈祷力量的《艾斯德尔传》以及关于天主照顾的《卢尔德传》。教宗说:「这些小经书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读毕。
在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发表的宗徒牧函中也表达了对痛苦的高度关注,从《带来救恩的痛苦》开始和两道教宗手谕,特别是《人类的痛苦》手谕,藉由这道手谕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1985年创建了今日的圣座医疗牧灵委员会。
若瑟·拉青格-教宗本笃十六世梵蒂冈基金会认为,事实上戴利神父和布拉格教授这两位学者不仅对基督信仰的起源和历史有充分的认识,而且懂得向前看,在这相同的信仰基础上建设人类家庭的现在和未来,并符合圣父神学的深远意图
即使是一项职业运动,如果能培育这种业余性,它将有益于社会,并且从美丽、慷慨和团队精神的价值观出发来建设人类公益。
日后产生了耶稣诞生的文献,可能是初期信徒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接受了耶稣的福音,尊他为救主,便要多知道救主的一切:他的父母家庭、生辰时日地点等等。
我们生长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家庭背景,对信仰的理解千差万别,尤其从小到大长期接受信仰是迷信的宣传,对信仰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朦胧和粗浅。信仰危机几乎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我们只有用耶稣的目光注视孩子,才能明白扞卫家庭就是保护人类的意义!孩子们的观点就是天主子的观点。
因此,唤醒慈悲便显得更为迫切,在各种场合,社会、机构、职场及家庭也该如此。有些人觉得面对人类的许多急迫需要,在圣年光瞻仰天主的慈悲似乎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