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丘枢机在弥撒讲道时表示,这些新殉道真福为了爱舍弃自己的生命来宣扬福音,他们承受苦难的力量彰显出那最伟大的爱的标记;这爱包含了所有其他的价值。这些殉道者也邀请我们去省思当今世界上大批受迫害的信徒。
(玛25,34﹣40)教宗本笃十六世在首道通谕《天主是爱DeusCaritasEst》中,引用上述最后审判的寓言,提醒我们对天主的爱和对近人的爱能够合二为一:在最卑微的弟兄中寻找耶稣,从耶稣中得见天主。
施密特霍伊斯主教强调「巨大喜悦」,他在讲道中表示「每个被召唤的成年人都以个人的方式与耶稣会面,受到基督徒团体的欢迎和支持」。
富高在28岁时前往圣地朝圣,去触摸耶稣生活过的地方,在那里回应了天主的召叫。他在43岁时晋铎,晋铎后返回他年轻时曾旅行过的北非阿尔及利亚的沙漠地区,在那里开始他独特的默观祈祷、福传和研习圣经的生活。
她俩就如同耶稣所爱的门徒若望,将这一生完全投身于耶稣爱的怀抱,与耶稣紧密相依。礼仪由尊敬的天主教宁波教区金公主持。前来支持并参礼的神父有25位,来自不同堂口的参礼教友约1000位及拯灵会全体修女。
我们要认真对待团体这个词,建设一种真实的互助友爱,一如耶稣教导我们的。
正是这些福音段落向我们表明,《天主经》中最困难的呼求,那结束经文的呼求已经得到了垂允:天主不会让我们孤单,而是藉着耶稣彰显祂是‘与我们同在的天主’,直到最后的时刻。
耶稣则要求我们抵制这种潮流,寻求静默、与这世界和声音隔离。这样一来,才能“留意聆听,以匠人的耐心来识别不同的声音,予以评估和分辨”,理解其中的含义。
问题十七:我们知道耶稣的祈祷吗? 耶稣是在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中长大成人的(路2:39-52),所以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遵守祈祷的时间。在纳匝肋这样的小镇,按照习惯,一天要祈祷三次,或在会堂,或在家里。
教宗在萨拉热窝首位主教天主之仆若瑟·斯塔德勒(GiuseppeStadler)蒙席的墓穴前祈祷後,认真聆听了经历过90年代巴尔干战争苦难的三位见证人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