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见中,教宗引用圣奥斯定的话,指出“天主将‘种子’播撒在宇宙和谐中”,天文学家应该“毫不迟疑地去分享那源自于默观这些‘种子’的喜悦和惊奇”(参阅:《创世纪释义,五23、44-45》)。
经文:耶肋米亚38:8-9厄贝得默肋客从王宫里出来,禀告君王说:“我主君王!这些人对先知耶肋米亚所做的事,实在毒辣;他们竟然将他丢在蓄水池里,在那里他必要饿死,因为城中没有粮食了。”
圣热罗尼莫选择在旷野里过独修生活,其意义深远至极:他选择在极度简朴、回归本质的地方,「与天主相遇,与主亲密无间,并透过默观、内在的试炼、灵性搏斗,认识了脆弱,清楚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的限度,承认眼泪的重要性
3.带领信友多参与弥撒,参与圣体降福(拜圣体),圣体圣事是新福传的泉源。4.要特别重视祝福家庭、走访贫困,把这些工作当作自己的主要而神圣的工作。
遥想当年,身为宗徒之长的伯多禄也曾向主耶稣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看!我们舍弃了一切,跟随了你,那么,将来我们可得到什么呢?”
教宗于明年6月25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上主礼的弥撒也将采取同样的模式:每个主教将在各自的教区同时主持弥撒。
但看见耶稣显现的不仅是1个人(如伯多禄、保禄、雅各伯、玛利亚·玛达肋纳等)、2个人(往厄玛乌的门徒)、7个人(在加里肋亚海捕鱼的门徒)、10个人(除多默外的使徒)、11个人(众使徒),100多人(临升天前
伯多禄情不自禁地慨叹“我们在这里真好!”(玛17:3),天父的祝福是“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他!”。无论宗徒,还是耶稣,此情此景都属于美好的神慰时刻。
例如,读经中频繁提及伯多禄和若望的见证(宗徒大事录3:1-10),以及厄玛乌门徒与复活主的相遇(路加福音24:13-35),旨在通过圣经叙事强化信友对复活的信德。
达拉鲁教授表示,随着时间的推进,托马索加深了对圣方济各生平的认识,他的第二本传记所描述的内容虽然比较短,但更新颖,更深入、更具默观意义,几乎更能使人看到圣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