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月两圆”的期盼、“敬老孝亲”的伦理与“感恩收获”的情怀。作为扎根于中华文化的中国天主教徒,我们既珍视这份深厚的文化血脉,又领受着基督福音的滋养。
五、关于对同胞的经济伦理(35-38节)问12:对贫穷的同胞应如何对待?答:应扶助他,如同对待外方旅客,使他能与你一同生活,不可取利或索重利。问13:为什么不可向兄弟取利?
迁徙不仅是地理的移动,更是信仰、伦理与文化的塑造。旷野漂流是迁徙的高潮,也是民族神学诞生的关键。
在这三天之中,我们将默观天主子耶稣基督爱人爱到底,并为我们开启了生命的新希望,打开了天堂的门,为每一个愿意接受祂邀请的人准备了天堂的位置。
教会训导当局无意以专家身份干预某一类型的实验科学;可是考虑过科技研究的资料后,本着传扬福音的使命和牧民职责,就人性尊严和人的完整使命提出相关的伦理训导。
教宗提出一个显然将人及社会幅度容纳其内的整体生态观(第四章),它与环境问题密不可分。
圣咏作者默观他周遭的世界,而反省着:当我仰观祢手指创造的穹苍,和祢在天上布置的星辰月亮,世人算什么,祢竟对他怀念不忘?人子算什么,祢竟对他眷顾周详?(咏八4-5)这就是我们必须问的基本问题:人是谁?
其实,在对观福音及别的宗徒书信中,也有很丰富的逾越奥迹的记载,因为大家对对观福音比较熟悉,我就不在此介绍了。重点介绍一下若望的记载。
从不全的记录里,我看到,2001年秋季学期为宗教学本科生开设宗教和伦理,研究生专业外语,2003年为本科生讲基督教思想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上教牧心理学,2004年宗教社会学理论,并在研究生班中讲授宗教社会学
除了精通必修的圣经、信理、教会法典与伦理神学外,还精熟地掌握了拉丁、意、英、法、德、希腊语言文字,加上母语,他已成为一名贯通七国语文,精通中西文化,博学多才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