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为配角不以主人为争夺的目标你谦卑,你俯就自称“解鞋带也不配”在风尘仆仆之后你又功遂身退为而不恃你是“点着的明灯”照亮黑暗的世界显露人心的败坏你不畏权势、揭穿罪恶即使监狱囚牢了你也封不住你的声喉即使死亡危险着你也夺去不了你的心志你是谁本为别人对你的疑问但可惜的是也成了你的困惑对耶稣的不解人
除非生活像一个“人”我们便走向毁灭和死亡。 生活不是思想。思想的形式是通过外在的实体。生命便是生活在不断的思想中,思想在不断的生活中表现出来。
很简单,在这一两两相互的参照的追问之中,可以这样确认:假“我”随物欲的死亡意味着看似卑微的真我的诞生。我的朋友曾给我讲过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位大师问一位基督徒说,“你死后到哪里去呢?
最近几个月来又爆发了传染病,数千人死亡。一心委员会主席萨拉枢机今天启程前往海地,萨拉枢机目前正在协调教会援助海地地震灾民的工作。
作为基督徒,我们要笑对死亡,时刻预备灵魂,随时接受天父的召叫,回归父家!病床上的刘姨,安详地答应我,并和我们坦然招手告别。
陈勇神父:受伤的教友并不是特别多,昨天已经抢救了一个受伤严重的教友,现在他在芦山人民医院,截止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收到有教友死亡的消息。天主教中文网:没有教友死亡的消息,那真是太好了。
神学讲:因救主耶稣的苦难,死亡而圣化了痛苦……但就人的本性而言,痛苦却是永远不受欢迎的。否则,我们就会听到这样的祈求:“痛苦、患难,你来吧,好叫我更接近天主。”
天主教的信仰驱散了她往日对死亡的恐惧感,心灵得到了升华。在来南京前,她主动与鞍山红十字会联系,自愿死后捐献眼角膜,以成全他人。
透过基督的死亡,证明痛苦是份礼物,也是最大的爱的礼物。因为正是经由他的痛苦,我们的罪被弥补了。因为只有与基督一起死亡,我们才能同他一起复活。
行程中,内有疾病的煎熬,外有死亡的威胁,除了监禁、拷打以外,还有乘船遇险,遭遇盗贼,被同族人仇视,为外邦人追杀,一路舟车劳顿、危险重重、备尝艰辛。面对这一切,保禄说:“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