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简短的报导:在哥打京那巴鲁(或称亚庇,在马来西亚)我们正在念(唱诵)慈悲串经时,其中一位视觉有障碍的教友开始可以看到,而且越来越清楚。感谢耶稣!
为此教宗宣布,在慈悲禧年中,耶稣会难民服务社将发起一项让慈悲动起来的全球教育活动。教宗方济各不仅为难民儿童发出呼吁,也身体力行,亲自去看望他们。
在慈悲年里,参加了门徒班学习后,李喜芬的福传热火燃得更旺了,她抛弃了世俗偏见,克服重重困难,摆脱生活羁绊,在神父的鼓励下,与郭巧芝、张再兰、贾玲芬等姊妹一起组建了义工团并行动了起来。
在世俗看来,他们皆是病人,但宗教修为与慈悲让他们洞悉生死,超越生死,更欢喜看生死。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单国玺枢机与圣严法师皆是病人,但宗教修为与慈悲,让他们超越生死,更欢喜看生死。
我们不要忘记,天主的风格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亲近、慈悲和温柔。天主总是在人身边,祂总是富有同情心,总是温柔的。基督徒见证必须走这条路:亲近、慈悲和温柔。他就曾是这样,温顺而柔和。
我们若养成这种待人之道,那么,兄弟之情、精诚团结、正义、慈悲和怜悯就会自然地从我们心中流露出来。
教会肩负使命,并将天主的慈悲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教宗方济各说:今日有些基督徒甚至司铎,把福传当作一种表面形式,借此夸耀自己的成就,这便是骄傲,自我夸耀,这是把福传贬低为一种形式,一种虚荣。
她说:“在整理期间,我们大家从主教的手稿及其众多学生中慢慢发现好多歌出自杨主教之手。”
蒙马特圣心大教堂是一座祭拜圣体的圣所,祭献于耶稣圣心,即天主对人类圣爱的启示,在这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总有一个人祈祷着……这是一个充满圣恩与慈悲的地方。
以后重建,到公元70年和135年,毁于罗马人之手,整座圣殿只剩下一段残缺不全的西墙,近2000年来信友扶着这墙哀叹、流泪、祈祷,成了名副其实的哭墙。你能说天主在哪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