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来,她发现圣体在青年心中起的作用:团体中一些曾被毒品盗去宝贵青春的青年告诉她,他们开始朝拜圣体,特别是在星期六晚上的朝拜圣体礼仪,成了他们为那些也被毒品残害的青年祈祷的时刻。
我打圆场:“一个菜农辛勤种了菜,还要起大早,河东河西往返十多里卖菜,仅三个小时就得交三元地摊税,想挣几个钱谈何容易!你若是大款,500元钱也未必记账。”她喜形于色:“大哥真是善解人意。”
从95年起,就办慕道班,每3—4个月办一期。到目前为止,已有280多人领洗进教。如何召叫人?我问他们如何召叫人?
但实际当中仍然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些培育者,可能也有自身的原因,认为自己跟不上时代,受培育者也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自己起不了多大作用。这是种主观的思想,也是不负责任的,当今青年缺乏的就是一颗血肉的心。
我很喜欢读书,而且成绩也不错,但是由于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生活也是朝不保夕。在圣召暨教育基金会的帮助下,我的愿望可以实现了。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
她毫不犹豫地说:“能,我作为一名教师,更看重宗教信仰对教育所起的作用。一个有信仰的社会必会影响教育,而教育则直接关糸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未来社会属于孩子们,他们将影响未来社会。
有一位我曾经很熟悉的老夫人,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她的姓名了,她原本是我在威斯康星州的迈阿密送报纸的时候认识的一位客户。那是1954年的岁末,那一年我12岁。
想起刚来不久的复杂心情,看到堂区信友的有名无实,主日圣殿内寥寥无几的教友,那冷冷的情境,冰冰的建筑群,犹如被拍打的河岸,单调而落寞,握了十多年的笔的手,还要握起那沉重的锄头……现在都好了,就在那么一天,
就从那一刻起,从1957年的那个春天,起天主使他自己的影像坚固在我心里,且日渐清晰。
从小起,就在教会学校里念书,一直受到宗教氛围的熏陶。我的妻子原在徐汇女中读书,在修女们的培育下成长。她来到我家后,在一系列的运动中,作为右派家属,没有少受株连,但她逆来顺受,从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