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解释福音中的慈悲,强调天主的爱绝不排拒任何人,耶稣不顾忌与税吏和罪妇交谈就是明证。天主不喜爱一种外表化的信仰,却希望我们有一颗真诚忏悔的心。
一切都很美好,但是总要以‘父啊’开始,我们知道我们是子女,我们有一位爱我们的天父,祂知道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这是祈祷的内涵。
关於走出去,教宗表示,圣召牧灵需要有一个行走中的教会;这个教会不把自己关闭在向来都是这样做的舒适牧灵准则中。倘若教会缺乏胆量和创意,圣召牧灵就不会结出硕果。
喜悦表明我们的爱是活跃、运作和存在的。
教宗期勉奉献生活者认清自己是教会的子女,切莫漫无目标地行走。奉献生活者如果丧失自己的身分认同,就会变得‘不伦不类’。
「天主的子民始终在行走。当天主子民停滞不前时,就成了关在牲口圈里的俘虏,有如驴子那样不明事理,不肯前行,不加深信德与爱,不净化灵魂。然而,还有第三种时期圆满,我们的圆满。
天主的子民始终在行走。当天主子民停滞不前时,就成了关在牲口圈里的俘虏,有如驴子那样不明事理,不肯前行,不加深信德与爱,不净化灵魂。然而,还有第三种时期圆满,我们的圆满。
若你坐着,你要起身行走!若烦恼让你麻木,你要以善工驱逐它!若你感到空虚或垂头丧气,你要祈求圣神重新填满你的虚无。你不要听从那散播仇恨和分裂者的声音,而应在人群当中缔造和平。
玛窦福音第十四章记载说,有一天晚上,耶稣步行在海面,朝着正在艰苦摇橹的门徒们走去,当伯多禄得知是耶稣时,可能是由于爱主心切,便请求耶稣也让他在水面上步行到耶稣那里去。耶稣允许了他,对他说:“来吧。”
阴天正适合行走。奥修说“你们来来往往却无处可去。”为什么一直无法停下来,似乎总有什么目标需要去达成?只是因为空虚需要行动,还是因为骄傲的欲望?晚餐在山坡上,只有十来个一起避静的人。